第42章 风暴将起(第1页)
黄正清的话,看似公允,实则旗帜鲜明地亮明了反对彻底清算、反对激进改革的立场,试图用“历史贡献”、“工人饭碗”、“社会稳定”这些沉重的字眼来压制审计风暴。
“黄书记,我不同意您的看法。”
苏瑾澜的声音清冷而有力,没有丝毫犹豫地针锋相对,“功是功,过是过,历史的贡献不能成为今天违法乱纪、尸位素餐的保护伞。
审计报告里反映的问题,不是‘一些疏漏’,而是系统性、塌方式的问题!是蛀虫在啃噬国有资产,是在拿工人的生命安全当儿戏。
这样的‘支柱’,不是财富,是毒瘤!是阻碍青林未来发展的巨大绊脚石!”
她目光如炬,扫视全场,语气斩钉截铁:
“县委县政府成立经开区,就是要破旧立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其守着这样一个千疮百孔、效率低下、隐患重重的僵尸企业空耗资源,不如壮士断腕,依法依规对其进行破产重组。
盘活土地和资源,引入真正的优质资本和高新产业!这才是对工人长远利益负责,对青林的未来负责。
至于所谓的不稳定因素,恰恰来自于钢铁厂内部长期积累的腐败和管理混乱,彻底查清、依法处置,才能真正消除隐患!”
苏瑾澜的发言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接刺破了黄正清试图营造的保护氛围。
“周怀瑾同志!”
黄正清猛地一拍桌子,脸色铁青,再也无法保持表面的平和,声音因愤怒而拔高,“你这是什么态度?张口闭口毒瘤、绊脚石!你眼里还有没有县委的集体领导?还有没有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动不动就破产重组,你有没有考虑过后果?几千工人下岗失业,冲击社会稳定,这个责任你负得起吗?青林的发展大局,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
“黄书记。”
苏瑾澜毫不退让,同样站了起来,目光直视对方,“正是因为对历史负责,对青林几十万百姓负责,才更要刮骨疗毒。
钢铁厂的问题,不是今天才有的,正是过去某些领导一味姑息纵容,甚至可能充当了保护伞,才让它病入膏肓。说到责任,那些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人,才应该真正负起责任。
至于发展大局,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当然要集体研究,但集体研究不等于回避矛盾,掩盖问题,在党纪国法和青林长远发展面前,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
“你。。。。你这是无中生有,含沙射影!”
黄正清气得手指都在发抖,“我看你是被所谓的审计报告冲昏了头脑,被某些人蒙蔽了眼睛!”
“被蒙蔽的是谁?”
苏瑾澜冷笑一声,拿起桌上的审计报告,“铁证如山,有没有保护伞,查下去自然水落石出。”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其他常委们面面相觑,无人敢插话。
新上任的副书记吴文彬低头看着报告,眉头紧锁。纪委书记沈国钧面色凝重,眼中光芒闪烁。
政法委书记王立诚和常务副县长郑国栋交换了一个担忧的眼神。
支持清查的力量明显感到压力,而倾向钢铁厂或与黄正清站在一起的人则神色紧张或阴沉。
县委书记和县长的争吵,如此激烈的正面冲突,在青林县的历史上都极其罕见。
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钢铁厂存废之争,而是上升到了路线之争、权力格局的碰撞。
黄正清胸口剧烈起伏,死死盯着苏瑾澜,眼神几欲喷火。
苏瑾澜则毫不退缩,目光清澈而坚定,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僵持了足足十几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