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 研修风波(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个月后,省委党校举办一期为期两周的“年轻干部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点名要求青林经开区派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郑途接到通知,有些意外,这类培训通常是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但在这个微妙时期离开青林,他有些不放心。

“去吧,这是好事。”

苏瑾澜在电话里说,“省里的意思,可能也是想让你这个‘功臣’亮亮相,积累更多人脉。家里有我盯着,出不了大事。正好,你也借机观察一下省里的风向。”

郑途想想也是,便交代好工作,带着陈默前往省城。

研修班学员来自全省各地,多是各县区的党政副职或像郑途这样的功能区一把手,三十到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前途可期的阶段。

学习氛围浓厚,课余交流更是热烈。郑途因其在主政青林期间的突出成绩,尤其是成功获批省级高新区和成功举办集中开工仪式,很快成为班里的焦点人物,不少同学都主动与他交流取经。

但郑途也敏锐地感觉到几道不太友善的目光。

尤其是同组的来自沐江市发改委的副处长吴涛,和来自省财政厅的科长马明远,似乎对他隐隐有些排斥,讨论问题时经常有意无意地反驳他的观点,语气带着一种省直机关干部特有的优越感。

这天下午,小组讨论结束后,郑途正和几位地方上的同学聊天,一个穿着朴素、戴着黑框眼镜、年纪约莫三十五六岁的男子走了过来,主动伸出手。

“郑主任你好,久仰大名,我是省委《发展前沿》杂志的编辑,宋云峰。”

郑途连忙握手:

“宋编辑你好,贵刊我可是每期必读,理论水平很高,指导性很强。”

宋云峰谦虚地笑笑:

“郑主任过奖了,我们最近想策划一组关于省级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专题报道,青林经开区刚刚获批,又是您这样一位‘明星主任’在主导,不知道您是否方便接受一下我的专访?”

这是一个难得的宣传机会,郑途自然答应:

“荣幸之至,宋编辑随时可以。”

“那就今晚饭后如何?找个安静的地方。”

宋云峰推了推眼镜,眼神真诚。

晚饭后,党校宿舍楼下的咖啡厅角落,郑途和宋云峰相对而坐。

陈默则在稍远一些的位置坐下,保持警惕。

访谈进行得很顺利,郑途系统地介绍了青林经开区的发展思路、创新举措和未来规划,宋云峰听得非常认真,不时点头,提出的问题也很有深度。

访谈尾声,宋云峰合上笔记本,忽然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低沉了些:

“郑主任,青林前段时间,不太平静吧?我听到一些风声。”

郑途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

“哦?宋编辑指的是?”

“省纪委七室的冷处长,好像去你们那调查过?还有开工仪式那天的闹剧。”

宋云峰声音压得更低,“郑主任,别误会,我做新闻工作的,消息比较杂。我只是好奇,这些事,和你刚才描绘的蓬勃发展的景象,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郑途沉吟片刻,谨慎地回答:

“任何地方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和解决它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