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第2页)
郁明噙着笑,垂眸抚过她的发丝:“娘子想要多少人手,便有多少人手。只是具体如何行事,还得从长计议。娘子想直接杀他,怕是不易。而且……”
话锋顿住,冯十一抬眸看他:“而且什么?”
郁明反问:“娘子是真的想杀了他吗?”
冯十一愣了愣,脱口道:“当然……”
当然是想杀的!
先不说这些年她与他所谓的情谊里掺了多少虚假,单是他派黑甲人追杀她、将她伤至那般境地,她就绝不会放过他!
念及此处,冯十一眼神坚定:“我定会杀了他!”
郁明轻轻抚着她的肩,温声道:“好……”
离开林间后,扮作车夫的护卫驾车,一路往京城方向行去。不远处的破旧民居里,时子看着前来送信的护卫,忍不住叹气:“老大真的不来了?就这么走了啊……”
直接前往京城、不再折返,是夫妇二人一致的决定。虽已甩开了人,但为防万一,也为了不暴露民居与那里的孩子们,径直去京城是最稳妥的选择。
只是,即便决定直奔京城,这一路之上,他们还是在不少地方停留。
此番进京,并不着急,郁明也想让她一路松快些。因此一路低调,二人只做寻常夫妻一般,倒难得有了几分新婚时的悠闲。虽不便抛头露面,却也能沿途赏赏风光,窝在客栈里尝些当地吃食,偶尔睡个懒觉,倒也惬意。
于他而言,这段路是难得的自在。不似在竹溪镇时,日日往学馆去;不似在京中时,时不时要与赵靖川议事;更不似在萧关时,日日扎在军帐里忙得脚不沾地。
眼下,他就守在她身侧,寸步不离,哪儿也不去,只是陪着她。
而对冯十一而言,除了夜里在榻上时他格外粘人,其余时候,冯十一倒觉得,有他这样伴在身边,其实挺好的。
只是,这般闲散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出了西北地界不远,沿途景象便乱了起来。
大雪早已消融,雪灾的阴霾也渐渐散去,可留给寻常百姓的,只有错过春耕的泥泞土地,以及一张张因饥饿而蜡黄消瘦的脸。
而百姓落到这步田地,显然是朝廷救灾不力。
都说西北百姓日子一向艰难,可此次雪灾对他们影响却不算太大。一来是西北环境常年恶劣,百姓早有应对经验;二来则是身侧之人未雨绸缪,提前备下了足量粮草。
看着沿途的景象,冯十一扯了扯嘴角,语气带着冷意:“这朝廷,还是一如既往地没用!”
看着外头风景,与他娘子冷讽不同,郁明更多的是无奈叹息。
他虽想借这次雪灾,帮赵靖川在朝堂上挣些声望。可无论他还是赵靖川,都是真心想为百姓救灾。只是朝堂积弊已久,赵靖川又突遭意外,先前的诸多筹谋与计划,终究成了泡影。本该下发的赈灾银粮,恐怕早被贪官与背后的世家,以各种名目塞进了自家库房。
这朝廷哪是无用,分明是烂透了。
而就在这压抑的氛围里,一条消息悄然在人群中传开。
“你们听说了吗?萧关外的突厥大军撤军了!”
“通往萧关的路都还没挖通,你从哪儿听来的?”
“我亲戚说的!他在凉州做生意,凉州跟突厥接壤。他说不光萧关的突厥兵撤了,凉州外的也动了。听说啊,是突厥王庭内乱了……”
“乱就乱呗,跟咱们有啥关系?”
“怎么没关系!你们忘了靖北元帅和靖北少帅了?”
“当然记得!当年不是都战死在萧关了吗?”
“我跟你们说,突厥内乱,就是因为他们的大将军跟咱们朝廷的人暗中勾结!当年萧关战败,也是咱们这边有人给突厥通风报信,才输得那么惨!”
“这话可别乱说!被人听见,是要砍头的!”
“我没瞎说!你们想想,靖北军守了萧关那么多年,跟突厥打了那么多次,向来没吃过亏,怎么会突然败得那么彻底,还死了那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