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后面几天,孟鸳显得更加适应“丈母娘”这个身份了。

给了之前去订旗袍的条子给了她放假的“女婿”,并交代他取完旗袍要小心一点。

“那个旗袍是真丝面料的,价格特别贵。还是我闺女给我花钱定制的。你取的时候一定要检查好,跟单子上的对照清楚,再取回来。路上也别着急骑车,慢慢地回。哎呀,要不是外面冷我不想去,我就不让你去了。”交代到这里,孟鸳看着她“女婿”那辆自行车有一点点看不上眼了。

面对“丈母娘”的挑剔,这一回,蒋彦辞并没有说什么,闷着脑袋瞪着车子走了。

他一走,孟鸳便悠闲地回了家,带着她小孙子去了小火炉。

小火炉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一大早便有人过来要定包间。

孟鸳帮着看了会儿店,就转头出门沿着河溜达了,一边溜达一边想她的旗袍。

下午四点多,去取旗袍的蒋彦辞回来了。

同时,除了旗袍以外,他还带回来一个中年男子。

“你好,程老板!我是南城小店酒厂的厂长李奋发。”

第76章

1978年的时候,正逢时代新风向,总理做出“把啤酒搞到50万吨”的重要指示,全国啤酒产业迎来新发展。

南城小店酒厂就是这个时期建设的啤酒厂,而在当时,这个酒厂也顺利乘上时代的东风,啤酒产量销量基本上在全省数一数二。

啤酒毕竟属于“舶来品”,在一定时期迅速占领市场以后,紧接着的便面临的是市场大规模的收缩。啤酒不在受到欢迎,而传统的华国白酒再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1978年以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从一个试验地走向千家万户,人们发现原有对于白酒酿造的粮食供应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到1984年,粮食出现富裕情况。

粮食富足,白酒产业又变得如火如荼。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南城小店酒厂的生产变得尴尬起来。

直到国家出台政策,直接降低对白酒企业30%的税率,借此鼓励白酒企业发展后,南城小店酒厂的上一任领导班子这才组织起来了变革,在啤酒产线之外,又开设了白酒酿造。

只可惜,时机还是稍微差了一些。小店酒厂的白酒市场一直没有打开,销量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李奋发是个四十二岁的中年男性,方块脸,双眼皮,或许是因为早些年操劳过度,头顶的发量稍显稀疏。

不过看得出来是个讲究人,西装领带塞在衬衣领子下严严实实,脚上的皮鞋擦得锃光发亮很是干净。

他说话也不是南城本地人那般还带着一点口音,一开口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程以时自觉这样的人不是一般的人物,又听他主动介绍自己是酒厂厂长,隐约地猜到了他的来意。

孟鸳这一生见的人物也多,见这人一开口介绍的就是职务,也很有眼力见,跟这人点了个头之后就找了个借口出去了。

出去的时候也顺便把蒋彦辞给拽出去了,安排他:“你别在这儿影响小时做正事,出去招待招待客人去。”

蒋彦辞:“……好。”

等其他人一出去,后厨小小的休息室就只剩下程以时跟李奋发两个人。

李奋发主动表明了来意:“程老板,不瞒您说,我之前听朋友提过您这边想要找一家酒厂合作酿酒。我不知道您现在是不是还需要跟酒厂合作。”

程以时手指微动,轻轻点点头。

“是的,我的确需要跟一家酒厂合作酿酒,而且我现在的确还没有找到合作的酒厂。”

这句话出来之后,李奋发明显地松了口气,一直挺直的脊背也微微弯了一些,就像是完全放松了一样。

当然此刻,如果程以时有读心术的话,就会听到他的心声。

李奋发正在心里对自己说,幸亏他找来找去,刚好赶上了,没有错过这样一个合作的机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