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分房与姜枣茶(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之后,她便让采月和拈霞开始收拾西次间,西次间与正房有游廊相连,布置得也颇为雅致,只是少了些人气。

安排妥当后,她深吸一口气,带着采月和拈霞往二房所在的东跨院去。

清晨的寒气尚未散尽,青石板路干干净净,两旁的积雪堆在树根和假山脚下,映着深冬微薄的阳光。

廊下的丫鬟仆妇见到她,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行礼,却又暗中打量。

采月是个话多的,一路叽叽喳喳不停:“夫人,咱们侯府这宅子,是老祖宗当年受封时,官家御赐的,前后五进,比起王府也不遑多让。二太太与三太太分为居住东西跨院,与咱们侯府主院只有角门相连。”

走过一段蜿蜒的长廊,眼前视野开阔起来,出现了一汪池塘和一片错落有致的假山。

拈霞低声道:“夫人,前面就是府里最大的花园了,夏天开满荷花的时候美极了。花园边上那座两层的小楼是藏书阁,侯爷以前最爱在那儿看书。”她说到后面,声音带着一丝惋惜。

林知微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那座小楼在冬日里显得格外萧索,就像如今的沈恕一样,无悲无喜、遗世孤立。

采月则快走两步,指着另一侧隐约可见的梅林:“夫人您看那边,梅花快开了呢!等再过些日子,雪映红梅,才叫好看!那片梅林再往后,还有一片后山,山腰种了片竹林,夏天特别凉快。”

“后山?”林知微有些好奇。

“说是山,其实就是个小土坡,”拈霞笑着解释,“不过景致不错,也清净。听说以前老太爷在的时候,还在坡上建了个小亭子,只是这些年少有人去了。”

走走停停,说说讲讲,东跨院的院门终于出现在眼前。比起主院的沉稳大气,东跨院整体更显精巧。

二太太柳氏似乎料到她今日回来,早就坐在花厅的主位上,慢条斯理地喝着茶。

见到林知微跟着下人进来,脸上堆起笑容:“哟,侄媳妇来了,快坐快坐。昨日母亲吩咐的事情,我一可一直都记挂着,就盼着你来呢。”

“劳二婶久等了。”林知微先行行礼,而后坐在下首的位置。

“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沈二太太笑道,吩咐管事,“去,把这两个月各处的账册都拿过来,给少夫人过目。”

不一会管事后面跟着两个小丫鬟折返,两个小丫鬟吃力地抱来几大摞厚厚的账册,在林知微身旁的茶几上堆成一座小山。

“侄媳妇啊,”沈二太太用杯盖轻轻撇过浮沫,嘬了一小口,“掌家呢,首先就得学会看账理账。这府里头,大到年结祭祀,家宴人情,小到桌椅板凳、一针一线,可都记在这样上头。你先把这些账册细细看上一遍,理一理,若有什么不明白的,只管来问我。”

上来就将府中的全部的账册一股脑都丢给她,莫说她是一个新手,就是经验丰富的管家,没个十天半个月也休想理出个章程。

沈二太太分明是想用纷杂的琐事困住她,让她知难而退。

林知微面上不显,依旧温顺:“是,二婶。侄媳妇一定仔细查看。”

沈二太太早料到她不是那么好对付的,随即笑道:“嗯,你是个有耐心的。对了,库房那边近日也要盘账,刘妈妈年纪大了,忙不过来,你也跟着瞧瞧,帮忙核对物品清单。”

这又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库房物品繁杂,盘起来耗时耗力,且极容易出纰漏,一旦东西出了差错,就容易遭到主子和下人们的埋怨。

“好的,二婶。”林知微一一应下。

整整一个上午,林知微就端坐在东跨院的花厅里,翻着那些字迹潦草、品目众多的账册。沈二太太时不时过来看一眼,说几句云里雾里的“指点”,便又借口处理别的事情离开了。

临近午时,林知微才得以脱身,回知著院路上刚好碰到匆匆赶来的福伯。

福伯脸颊冻得通红,随她进入花厅:“侯爷方才咳醒了,听见下人通报说您在二房翻了一上午的账册,急的要坐起来,还好被青山按住了。”

他向身后的丫鬟使了个颜色,小丫鬟从食盒里端出一盏刚温好的姜枣茶放在案几上。

“侯爷怕您受了寒,让小厨房特意煮的。”说着,福伯微微侧身,从怀里掏出一张字条,恭敬地递给林知微,压低声音,“这是侯爷醒后,趁着没咳的空当写的,字是歪扭了些,您别嫌丑。”

眼前是张一指长的小字条,上面写着:腊月炭火采买,可多留意。

林知微小心收起纸条,举起茶盏喝上一口姜枣茶,辛辣爽甜的口感在唇齿间迸发,暖意蔓延周身。

这时,院里一个洒扫的小丫鬟便匆匆来报:“夫人,门房那边传话,说您娘家兄长来了,正在角门处等着见您呢。”

兄长怎么来了?

林知微匆忙起身,略微整理了下衣服和妆容,确保看不出什么异样,带着采月快步走出院子,直到走过廊桥,她顿了顿,脚步又稍稍放缓。

角门处,林知珩穿着一身半旧的青布长衫,身形挺拔消瘦,眉间带着忧色。

见到林知微出来,他快步上前:“阿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