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关系(第2页)
卲一平刚上班叫遇上命案,忙的不可开交的。暂时是顾不上家里,不过刘铮然都习惯了,在老家的时候他忙起来也是这样。
孩子们已经大了,不需要特别照看。刘铮然从供销社回去,三个孩子已经在家读书,篮子里还有摘来的槐花。
隔壁的四个娃也回家去了,站在自家院子里还能看见老大李国庆在那打鬼子。嘴里叭叭的说着,“冲啊。”
刘铮然站在院门口,看着隔壁李国庆带着弟弟妹妹们在院子里冲锋陷阵,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刘铮然摇摇头。她小时候跟着爷爷打游击可不是这样的,他爷爷通常带着人东边一枪,西边一下的。打完躲几天,然后接着再来,从不敢明目张胆的跟鬼子对上。
刘铮然进去厨房,把煤球火打开,觉得还是得打个灶台,农村人还是用这个习惯。
午饭家里四个人,把鱼清蒸了。把槐花给蒸上,一会多烙点饼,刚来跟邻居们正式认识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刘铮然说干就干。她把洗净的槐花拌上玉米面,撒上盐,铺在屉布上。这边蒸着槐花,那边已经开始和面烙饼。
自家住的一排五户人家,除赵工一家外还有三户。王兰家六口人,陈大娘家九口人,王干事家就王干事跟他爷爷在,他父母听王兰说不在家,在外地上班。
按人口一人一个,刘铮然很快就把二十多个饼烙好,用干净的笼布把饼分作三份,最大的一份给陈大娘家,王兰家和王干事家的分量相当。
刘铮然把饼摞得整整齐齐,每一份都用红绳系好。她把最小的一份递给大女儿,说道:“星星,你带晨晨去王干事家。”
然后又对着梦梦说到:“咱俩去陈大娘家。”
王干事家最远,开门的是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昨天那个为卲一平家解围的老人。
王大爷一看是新邻居家的小孩,高兴的接过饼,连连道谢,还抓了一大把红枣塞给孩子们。
陈大娘家院门虚掩着。刘铮然轻轻叩门,里头传来陈大娘沙哑的声音“谁啊?”
“大娘,我是西头新搬来的刘铮然。”她提高声音,“给孩子们做了点槐花饼,您尝尝鲜。”
门开了条缝。陈大娘眼睛还红肿着,看见金黄的饼,局促地在围裙上擦手“这怎么好意思。。。”
“邻里邻居的,别客气。”刘铮然把饼递过去。
刘铮然说完,带着孩子转身,她这个人一向先礼后兵,如果这礼走了,不成,那就别怪她动手了。
刘铮然牵着梦梦的手往家走,脚步不疾不徐。她听见身后陈大娘家院门合上的轻响,没有回头。
“妈妈”梦梦仰起脸,“陈奶奶会喜欢我们吗?”
“我们为啥要让别人喜欢自己?”刘铮然语气平静道“我们自己礼数做好问心无愧就够了。”
刘铮然弯腰平视着女儿的眼睛,郑重说道:“记住,毛主席说过,咱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礼若讲不过,就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话说得掷地有声,连隔壁院里正在晾衣服的王兰都听见了,手上动作不由得一顿。
梦梦把小胸脯挺得直直的,眼睛亮晶晶地望着母亲说道“妈妈,我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