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第1页)
但苏建心里明白自己绝对不能表现出一丝一毫害怕的模样,否则现在这种情况,一旦军心散了,结局会更惨。
他第一时间下令士兵们排好阵型,将武刚车环绕在军队外围,保持阵脚,赵信认为他们应该先按兵不动,先和对面僵持一段时间,万一僵持这段时间就能等到来支援的援军呢。
但苏建却不这样想,他记得李广在代郡时也发生过这种情况,仅百骑士兵遇到匈奴数千骑,李广当时并未惊慌,反而下马解鞍,故作镇定,让匈奴以为这是汉军的诱敌深入之计,不敢追击。
这和深山野林中遇到野兽是一个道理,谁先露怯,谁就有了破绽。因此他决定先发制人,也让伊稚邪以为这是他们的诱敌深入之计。
“大单于。”伊稚邪旁边一位射雕手勇士语气兴奋道,“前面应该只是汉人的一只偏军,人数不多,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们大军就能将他们全部杀掉,还能夺走他们身上的甲和武器。”
他能不兴奋吗?匈奴人和持有精良装备的汉军硬碰硬是绝对赢不了的,虽然很丢脸,但这是他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可现在不一样,四万对三千,他们士气再强,武器再精锐,那又怎样?
我方人海战术战它个三天三夜,怎么也能把对面拖死。
另一位射雕手观察地比较仔细,指向汉军,提醒道:“大单于,你看这汉人好像又弄出了什么新的装备。”
能当上单于和射雕手的,视力都是一等一的好,当然能看到汉军马具上的不同之处,因为距离太远,不确定具体是什么,只依稀能看出来是铜铁所制。
这天杀的汉人,可真奢侈啊!伊稚邪心里怒骂,他们匈奴都无法保证能每位士兵用上青铜武器,汉人这边居然给马用上了?!
伊稚邪看得眼红,准备如射雕手所言,斩杀完这些汉人后,将他们的青铜和铁器都抢过来为自己所用,到时候就可以用汉人的武器去斩杀汉人了。
他想得很完美,就在这时,苏建持弓,直接动手朝着伊稚邪这边射出三只箭矢。
苏建手中这把大黄弩是汉军最先进的武器之一,为十石之弩,射程可以达到三百米,只有强壮有力的将士才能拉动弓弦,威力可想而知。
弩箭破空而来,伊稚邪脸色一沉,他身边的射雕手反应迅速,持刀为大单于挡下这一箭,他被震得虎口发麻,可旁边的人就没伊稚邪这么好的运气了,等两名小兵反应过来时,弩箭已经穿破了他们的喉管,小兵下意识捂住伤口,只感觉浑身一轻,瞬间坠下马来,倒在地上死了。
伊稚邪大怒,拿起腰间宝弓,同样搭弓射箭,朝着汉军射去。
和匈奴人差不多,汉军这边的士兵也同样没有反应过来,箭矢射中他的身上,看那疼到龇牙咧嘴的表情,应该是正好射入心脏了吧。
痛痛痛,好痛!
强大的力量几乎将小兵震下马,那一瞬间,五脏六腑都移了位,伴随着这股剧痛,他吐出一口鲜血,一生场景出现在他脑中。
我……我这是要死了吗?
泪水刚从眼眶流出,小兵突然意识到……
诶,我好像没死!
汉军的盔甲叫做“玄甲”,几千块小铁片用细绳串接而成,密密麻麻,很像鱼鳞,因此又被称为鱼鳞甲,挡箭的效果和现代的防弹衣差不多,所以射雕手射来的这只箭镞插到鱼鳞甲上,虽然把他给震骨折了,内脏也受到一些伤害,但至少人没死。
这就是我们强汉的实力吗!
小兵擦干嘴角鲜血,折断插在胸前的箭杆,他汉人的自豪感在这一刻达到顶峰。
“单于,不对劲儿啊!”射雕手试图用脑子思考,“咱们数万大军将其包围,为何那些汉人不仅不跑,还如此镇定。”
他提出自己的天才想法:“这会不会是汉军的诱敌之计?”
自从马邑之谋后,匈奴就对这种情况有点ptsd了,生怕三千军队后面还有数十万大军等着他们呢。
有人反驳道:“不可能,汉人最是狡诈。”
随后说出自己为何如此确信这并非诱敌之计,原来他就是当年李广故弄玄虚之计的受害者,那日,意识到自己被骗后,他曾对狼王发过誓,从今以后不会再被任何汉人骗了!
伊稚邪认为他言之有理。
战争开始,匈奴呈进攻之势,迅速驱马朝汉军袭来,马蹄扬起滚滚灰尘,喊杀声震天,汉军虽装备精良,但对面人多势众,他们抵抗的很艰难。
伊稚邪心里也纳闷儿。
汉人的骑射技术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之前虽然也打不过汉军,却不像现在打得这样艰难,匈奴人三岁骑羊,自小接触骑马,最自豪的就是马背上的功夫,这种长年累月的功夫是汉人无论如何也比不了了。
他们能做到在颠簸的马背上迅速搭弓射箭狙击敌人,或者用两只手挥舞兵器,砍杀敌人,汉人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的。
现在怎么变了,他们随便一个都能做到?
对于这件事,伊稚邪非常疑惑,四万打三千,虽然优势在我,可我方的损耗率也太高了吧,匈奴人口稀少,每次战后都需要很长时间恢复元气,伊稚邪稍一思索,便有了主意,既然汉人这么能打,何不招降对面,这样不仅人和装备都是自己的,还能问出他们战斗力突然变强的原因。
更何况对面那个叫做赵信的本来就是我们匈奴人,正好还能让他劝一劝另外那位主将一起投降。
大军之中,伊稚邪想要招降二人,苏建坚决不同意,赵信却迟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