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VIP(第1页)
第121章121章这世间唯你最懂……
马知县的家于庆隆也去过,虽不是特别大,但处处透着威严,一看就能看出家里有做官的。然而他和方戍不想这样。家里有孩子,还是叫他们快乐点长大得好。那家里多养点小动物,孩子们能看的能玩的也多,不是什么坏事。
新家占地两亩多,有一个大院,还有两个大花园。于庆隆打算把两个花园中的其中一个弄成“小农庄”,里头养鸡鸭鹅,再开出一片菜地。这样有菜有蛋,还能自产肥料,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只是到县城里时时间太晚,已不方便再做什么,于庆隆跟方戍便叫来帮忙的人都先回去了。
留下来继续帮工的那对夫妻还在。这两口子男的叫刘大光,女的叫林巧娘。林巧娘说:“东家,炕我们已经烧好了,锅里的热水还是滚烫的。水缸里也挑好了水,明儿要用的柴也劈好了。您看还有什么需要我们两口子做的事。”
于庆隆说:“往后不能再叫我‘东家’,不然你们怎么叫我公公婆婆和知县大人啊?”
两口子也犯愁这事来着。他们万万没想到雇佣他们的人居然半个多月不见就从普通老百姓摇身一变成了县太爷家的夫郎。这可把他们弄得很忐忑。一方面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继续为这家干活,一方面又担心,要是能留下来,那以后会不会要做的事很多?
但不管怎么说,在一个体面的人家干活总是好的,林巧娘便虚心问道:“那您看该咋叫好呢?”
于庆隆问方戍:“夫君,你看怎么叫好?”
方戍笑说:“这还能怎么叫?对父亲母亲便唤‘老太爷’和‘太夫人’,对我唤‘老爷’,对你就唤‘夫郎’就好了嘛。两个小少爷便就叫‘大少爷’和‘二少爷’。”
于庆隆嘀咕:“这么年轻就叫‘老爷’好生奇怪。”
虽然细想想,好像别人家里也都是这么叫的。有一辈新人,那老一辈就再往上长一辈。可他和方戍才二十多岁啊!
方戍说:“那隆儿想听叫什么?”
于庆隆也没想到更好的答案,便道:“好像也只能这样。那就这么叫吧。或者其他人按老爷说的办,叫我就还是叫‘东家’好了。”
刘家两口子异口同声道:“好的东家。那您几位早些歇息,有事您叫我们。”
他们在县城里倒也有房子,只不过离得远,也很偏,于庆隆便让他们在这看家的同时,也在这边给他们留了一间小屋住,所以两口子以后是要在这里长住的。
于庆隆给了他们二十铜板作赏钱:“今儿辛苦你们了,买些点心吃。”
两口子喜滋滋收下,道了谢离开。
方丁满和方吴氏这才狠狠松口气。方丁满道:“天爷啊,这真是咱的家?!”
他刚到时都没敢问!
方戍说:“是的父亲。这都是隆哥儿辛苦置办的。原先我俩就想在县城买座宅子,可那时总也没有合适的。前些日子从霜哥儿那听说这家要卖,隆哥儿就赶紧买下了。这地点好,里头建得也好,抢手得很。”
方吴氏打量着屋里说:“我这儿夫郎实在是太能干了。这么大个宅子得多少钱?”
于庆隆说:“原先要八百两银子,后来讲到七百二十两。”
方丁满一听居然要“七百二十两银子”,顿时惊呆:“这、这么贵呐。”
于庆隆笑说:“这还是我费半天劲讲了价钱的。不过还算值。您二老觉着如何?”
方吴氏说:“哪哪都好。朝向好,还宽绰得很。娘原先还担心地方小,孩子们以后没处玩呢,这下可不用担心了。”
于庆隆便道:“那就好。那父亲母亲你们今日先早些休息,待明儿天亮之后您二老看看缺什么,咱们再去买。像家具和碗筷之类的,咱们都得新添。这县城里就这点好,买什么都方便,而且还能给送到家里来。”
方吴氏说:“成,那你们也快回去歇着,今儿赶路赶一天,我的宝贝孙子们也准是累了。”
方戍说:“那您二老先休息。杨杨和小石头一会儿要喝奶,我们先抱回去。”
方吴氏说:“好好好,快回屋去,不用惦记我和你父亲。你们只管顾好我这两个小宝贝就行。”
于庆隆抓着小家伙的手,跟爷爷奶奶挥挥便回屋了。
新家里大多东西都是完备的,只是家具缺不少。原房主在走的时候把正堂里还有几间卧室里好些用料上乘的家具都带走了,屋里就比较空。
于庆隆跟方戍把孩子们放到炕上,从木箱里拿出干净衣裳换好,也在炕上坐下来。
今天确实是有些累了,好在心里是充实的。
方戍执着于庆隆的手:“明日又要四处跑着买东西,辛苦你了隆儿。”
于庆隆枕着方戍的臂弯,右边是方戍,左边是两个崽。他道:“还好,其实也没怎么辛苦。原本房东也不是非要把家具拿走,可我想着拿走了价钱能更便宜些,咱们还可以添自己更喜欢的家具。这样一来我还能给你弄新鲜花样的,你以往没见过的。特别是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