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090(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夜过去,方戍的手都还在于庆隆的肚子上。于庆隆醒来后没有马上下炕,在炕上醒醒神,直到方戍也醒了,两口子才一起出去。

方吴氏说给他蒸馒头花卷豆包,真就给他蒸了个全。早餐桌上好几样都有,管够他挑着吃。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曹阔还是派官差过来了。

来了四个官差,三个骑着马,另一个赶着马车。而骑着马打头的还是个熟人。

牛权道:“方公子方夫郎,请。”

方戍问:“牛大人,怎会是你?”

牛权说:“我奉曹大人之命,来请二位去几个地方。时间会久些,二位尽量穿暖和点。”

方戍一听,赶紧又进去取了件大棉衣:“牛大人,我夫郎刚有了身孕,路上万请别太颠簸。”

牛权嘱咐赶车的走得稳些,接着一行人便上路了。

直到今早醒来时,于庆隆和方戍还都以为今日要直接去镇上再见曹阔一面,说出主意的事。

没想到牛权却带着他们,走遍了栖霞镇下的每一个村落。

于庆隆和方戍都知道,入秋后的那场雨不止淹了他们上下溪村两个村,而是周边都有不同程度的灾情。但他们从不往周边那些村去,便没有直观地感受过这些村子里的人又是怎样过的。

他们也没想过,曹阔居然会这样做。

倒塌的房屋再度映入于庆隆的眼帘,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他的家人那般幸运。

他给家里人租了房子,不必挨冷受冻,亦不必担心税收和生计。

可也有的人,没有了住的地方,一家老小就在一个草棚子里挤着,瘦得皮包骨,院子里的灶上熬的是看不见几个米粒的干野菜粥,熬粥的手上已经爬满冻疮了。

可就是这般稀的粥,他们分到每个人手里也没有多少。

牛权说:“原还以为熬过了雨季撑到明年就行。可今年雪也不小,前面那两个村受灾最严重,房子塌得没剩下几间了。”

“那这些人也交了田税?”方戍问道。

“交了一些。上头没说免除田税,那这税便要如数上交。咱们曹大人也没办法,顶多能帮他们拖些时间,再从官库里抽些粮出来接济接济他们。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今年郭大人被派去剿匪,出兵的银子有三成是县里出的,县里如今也不富裕。问题是这些老百姓想要再从地里刨到吃的,起码要到明天春季。”

“镇上没有养济院一类的吗?”于庆隆说,“好歹有个避风的地方。”

“养济院主要是养老弱无依之人,且咱们镇上的养济院原也不大,收不下多少人。如今还没到真正冷的时候呢。方公子,方夫郎,你们都是有德之人,便为镇上,也为这些老百姓想想办法吧。咱们曹大人带兵打仗是好手,也知心疼百姓。可于生财一事却是一窍不通。他又不想叫人逮住机会打着做善事的名义为自己捞钱,便只有想到你们了。”

方戍说:“可是我们也并不擅商贾之道。”

牛权问道:“方夫郎也不擅吗?”

于庆隆:“……”

他想说是,他也不擅。可偏这时候,不远处的小孩子呜呜哭着对父母说还饿。于庆隆一听心就受不了了。

才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受这样的苦,他们有什么错呢?

于庆隆低头瞧瞧自己的肚子,拒绝牛权的话怎么也没能说出口。他这下可知道纪时雨为什么在信里说轻易别惹这位新镇守了。这也太善于看穿人心了——

作者有话说:庆隆:夫君,怎么办?我这人吃软不吃硬[化了]

方戍:那惨了,我这人既吃软又吃硬[笑哭]

庆隆:……这我得搞多少人的饭啊,姨姨们[爆哭][空碗][空碗][空碗]

第82章第82章人生总要做些有……

自从在县城里赚到钱之后,于庆隆不是没想过干脆就努力努力在县城搞个铺子干点什么。但那样一来就要自己去经营,花费的心力会成倍增长。而且它会牵制人,可能往后想抛下生意再去干点什么就比较麻烦。

说白了,现在他不用交税,也不用太操心,还能赚到钱。可要是正经经营点什么那就不能这样随便。

曹阔让他帮忙出主意,说是不用他管,那他出的主意没人明白怎么操作,后续不用他教人?想也知道不可能。

于庆隆咬咬牙,告诉牛权:“牛大人,我二人才疏学浅,实在是揽不了这么大的责任。”

牛权说:“只是出出主意。”

于庆隆:“可那么多做买卖做得好的人,应该去找他们。顶多到时曹大人用自己的人经营。”

牛权叹气道:“方夫郎还是未明白我们大人的意思。他并不想与那些铜臭气太重之人有牵扯。这些人一出主意,首先想的便是如何为自己捞好处。可既是为百姓谋福祉,便要干干净净。长久为继,干干净净,这是我们大人的原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