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遍地烽火如何制(第4页)
当石山亲自率领万余军民,携手跳入冰冷的洪水中共抗天灾,奋力合拢堤坝,之后又深入受灾百姓家中,发放粮食物资,接受本地士绅百姓的“真心拥护”时;
当张德胜、桑世杰二人经溧水河和句容河,将一船船粮草源源押至江宁城下,又由各卫兵马当着守军的面,将这些粮草卸船装上辎车,运往各处营地,炫耀着红旗营粮草充足,后劲十足时;
当新投效的孙炎、夏煜等人带着户曹吏员,深入乡间丈量田亩,将已经“流放”徐州的陈氏田产分割,并将盖有红旗营江宁县县令大印的新地契,发给已经投效红旗营并表现出色的原江宁乡勇时;
当那些不久前还遇敌即溃的乡勇,经过红旗营短暂的教育和训练后,便能在大盾、楯车的防护下,顶着如雨的箭矢飞石,用江宁本地方言,向着城墙上的守军大声喊话,劝降或动摇其军心时;
当江宁城外的百姓在耆老带领下,提着篮子,装着食物,前往红旗营营地劳军……
城墙高的坏处,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红旗营在城外进行的这一切攻心之举,都很难瞒过守军的耳目。更何况,上述这些举动,本就是石山有意策划,做给守军看的心理战。
比外援彻底断绝更可怕的,是敌人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一点点地将本地百姓争取过去。一种被外界彻底抛弃,已成无根之木的无力感和绝望感,在守军中不可抑制地蔓延开来。
集庆路最高长官达鲁赤达尼达思自那日“心疾”发作后,便减少了巡城的频率。失去了最高长官亲自弹压,城墙上的各种流言飞快传播,本就低落的士气滑落到了谷底。
所有的“攻城”准备,其实都做在了大战之前。
连日的“练兵”和强大的心理攻势,早已让红旗营将士们憋足了一股劲。各部人马也已经分散部署到位,石山便没有再向全体将士做什么战前动员,一切按预定计划进行。
当日,天气晴好。吃过了早饭,各卫将士们就依序出营,喊着雄壮的号子,推着各种攻城器械,前往各自预设的攻城出发阵地。
阳光下,刀枪闪烁着寒光,旗帜迎风招展,只待辰时三刻一到,便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同时发起总攻,让守军首尾难以相顾。
这一次,石山将主攻方向选在了西城墙。
因为此处没有桥梁阻挡,水师的大型炮船可以通过秦淮河,直接驶近石城门外。
此处河面距离城墙虽仍有一段距离,红旗营弓箭手站在船上,即使用强弓,也就能勉强射到城墙,但杀伤力已大为减弱。反之,城墙上的守军弓箭手也是如此,对船上的威胁也很有限。
但是,红旗营水师经过重新改造的专用炮船,在这个距离上,凭借其甲板高出水面的优势,却能利用侧舷火炮轰击西城墙,特别是城门楼一带。
辰时三刻,随着一声令下,部署在西线秦淮河上的炮船率先发出怒吼!
攻城战正式打响!
守军显然也意识到了红旗营今日主攻方向可能是西城墙,提前在此部署了更多的兵力和守城器械。达尼达思更是强拖着病体,登上了石城门城楼,鼓舞守军低迷的士气。
如此“近”的距离,炮击的精度大大提升。
虽然现有的火炮口径仍然偏小,理论上至少需要三五日时间的持续炮击,才有可能彻底轰塌坚固的砖石城门楼。
但石山此刻的目标,本就不是摧毁建筑,而是打击守军的有生力量,不需要每一发炮弹都能精准命中目标,随便哪一发击中人群密集处,就是一片血肉模糊,能给守军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慑。
果然,仅仅经过两轮齐射后,西城墙之上便已陷入一片混乱——也不知是侥幸还是炮手超常发挥,一发沉重的铁弹不偏不倚,正好命中了坚决不肯下城“暂避”的达尼达思的面门!
精铁打造的华丽兜鍪,在这种恐怖的动能冲击面前,脆弱得如同纸糊一般。这位集庆路元军的最高长官,头颅仿若一个熟透的西瓜遭受重锤猛击,瞬间爆裂开来,红的白的四处飞溅!
达尼达思本人倒是没有经历什么痛苦,被炮弹命中的瞬间就已毙命。
但这极其血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一幕,却将其身旁的文武官员吓得魂飞魄散,惊慌失措地尖叫着四处逃窜,连带着周围本就士气低落到极点的守军士兵也跟着惊叫、躲避,城头秩序瞬间崩溃!
而在此期间,负责主攻忠武卫的攻城将士,已经冲至城下,云梯刚搭上城墙,卞元亨就敏锐地听到了城墙上传来的异常动静,意识到守军可能陷入了混乱中。
他当即爬上云梯,竟然未遭遇像样的抵抗,就轻松登上了西城墙垛口。
有三名元兵见到有人登城,本能驱使下挺枪就刺,卞元亨冷哼一声,欺身而上,几个回合间,三名元兵相继倒地,再扫视城墙上,守军已争相奔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