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060(第10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东北土地广阔,各省口味不尽相同,细节上的差异只有地道东北人才能尝出,深圳有很多东北人,也有很多东北菜馆,林夏早就找到了最接近望春味道的几家店,正巧这附近也有一家。

两个人把车停靠在路边,弃车而行,打着伞,在大雨中走了十分钟左右,来到了这家饭馆。

许多东北饭店在南方为了吸引顾客,会特意装潢成刻板印象中的东北风格,饭桌火炕,大花被面,装饰用的辣椒苞米挂一墙。但这家店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噱头,只是最简单的圆木桌塑料凳,老旧电扇,塑封菜单,两个人一走进去,仿佛一脚踏进了童年的回忆,十年,亦或是二十年前东北街边的饭馆,就是这个模样。

落座之后,何川抬手想叫服务人员点单,却被林夏制止了:

“不用,扫码就行。”

何川见林夏用手机扫着桌角的二维码微微一愣:

“回来几个月了,还没习惯,这些年国内发展太快了。”

他自嘲一笑,“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像是那个观棋烂柯的樵夫,山中一日,世上千年。”

林夏也不由轻轻一叹:“是啊,一切都变化太快了。”

他们生于偏远小镇,封闭落后,自幼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少年时代,他们看日剧看韩剧,把欧洲美国当作文明的灯塔,留学读书当作无上荣耀,拼了命也要出国。几十年里,十几亿人埋头苦干,用衬衫换飞机,修路建房造高铁,2011年中国GDP超过日本,2018年深圳GDP超过香港,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中国与外国的差距逐步缩小,甚至很多项目已经领先一步,回首往事,地覆天翻。连一直亲身经历一切的林夏,偶尔忆起当年,还有些恍惚,骤然从国外回来的人,当然更不习惯。

曾几何时,东北是那样发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工业化的脚步席卷大地,黑土地生长出的粮食养育全国亿万儿女。可从他们这一代人出生起,东北已经悄然衰落,成为了偏远落后的代名词,人们提起发展,提起富裕,想到的都是沿海地区,是经商办企。

时代发展的太快,自然会有人被抛下,沧海横流,我们渺小如蝼蚁,学文学理?去南去北?父母,老师,没有一个人能超脱时代独具慧眼,挑出一条绝对正确的路,大家都是在赌命运。

学历在贬值,物价在飞升,当年奋不顾身的选择还是明智的吗?我们跑赢时间了吗?

早已过了晚间用餐高峰,店里客人不多,点的菜很快上齐,地三鲜,大丰收,家常凉菜,五常米饭,锅包肉浓郁刺激的醋精味道一过鼻端,一时让人分不清时间与空间。

味道是最能唤起人回忆的,这里到底是深圳还是望春?

何川夹起一筷子菜尝了尝,咸香未曾入口,酸涩先没心头,一时间竟然没能说出话来。

过了片刻,他哑声开口:

“我有很多年,没吃到这个味道了。”

伦敦也有中餐厅,要么不伦不类,要么是川菜粤菜,就算自己下厨来做,调料食材也总是差着些,再找不回当年的味道。他本不是东北人,家乡在哪里已不重要,在望春待过的那几年,十六岁到十九岁,是他迄今为止人生中最安稳无忧的三年,骨子里他是半个东北人,望春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对中国人来说,饭桌是最好的社交场,从刚才那样狭窄逼仄令人尴尬的密闭空间,一下子来到这样烟火气十足的熟悉饭店,两个人都不由自主生出情切感,心情一放松,有些话也就脱口而出了。

“怎么突然回国了?”林夏轻声问。

算来算去,他应该早就拿了永居才对,她本以为他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之前我在香港读书的时候,拿着学校的推荐信去中环美国银行实习,认识了Matt——也就是现在欧文深圳的负责人戴志诚,他对我印象不错。去年欧文打算在深圳设立办事处,认命他做首席代表,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我,向我发来邀请,我权衡过后决定接受。”

何川顿了顿,缓缓说:

“其实在白人社会里,黄种人,尤其是华人,会受到无形的阻力,职场上升渠道存在透明的天花板,我的晋升已经遇到了瓶颈,再往上几乎是不可能了。”

他说得很委婉,尽量将一切都形容的没那么糟糕,可林夏还是懂了,种族歧视,差别待遇,这些年他漂泊异乡打拼的岁月,恐怕要比她想象得还艰难。

何川似乎不想多谈这个话题,反问林夏:

“你呢?在深圳还适应吗?”

这些年来他这点一直没变,从来不愿意的多讲自己的困境。

林夏自然不会点破,只顺着他的话说:

“还好,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不会排外,因为深圳本来就没多少本地人。”

在深圳,两人初识一打招呼,总会先问你是哪里人,默认大家都是外地人,就算说自己是深圳人,对方也会了然你是移二代,再问父母是哪里人,直到确认了祖上都是土著,才问你家原来是哪个村,众所周知,此地以前就是一片渔村。

“比起英国,深圳毕竟还算近。”何川说。

林夏摇了摇头:“可离望春仍然如此远。”

这些年来,他们都是他乡之客,无根浮萍,漂泊南北,爱着故乡,又恨着故乡,怀念故乡,却统统回不去了。

一提望春,就想起曾经,有些话题终究是绕不过去的。

“夏夏,对不起。”

何川毫无预兆的说出了这句话。

“当初,我没能在你身边,陪你面对那些事”

林夏听得心里难受,猛然拿起玻璃杯喝了一大口茶水,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