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90200(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肖稚鱼朝身边婢女使了个眼色,景春和巧儿站得稍远些,各看着院子一头。

“十娘何必如此,当初我来长安什么都不知,还是十娘照顾我,快起来说话吧。”

肖稚鱼伸手去扶,杨十娘慢慢站起身,看着眼前言笑晏晏的华服美人,心中百感交集。两年前,在梨园初见肖稚鱼时,她才初至长安,身上穿的戴的都普通,在一群高门贵女之中几乎可说是穷酸,全靠一副好样貌撑着。自己却是杨家女郎,锦衣玉食风光无限,可哪里能想到,世事多变,如今形势易转,杨家人诛的诛流放的流放,短短几日家族已没落下去,她因为嫁给莱国公长子,免受牵连,但已是尝过人情冷暖的滋味。

“豫王妃还记得当初之事。”

“怎么不记得,十娘剑舞出众,伺候我可再没见过有胜过你的。”

肖稚鱼笑着和杨十娘客套几句,见她神色已放松下来,便又问她来意。

杨十娘犹豫半晌,开口道:“现在别人都避着杨家,我实在没有法子,这才厚着脸皮来求王妃,其实这也是贵妃的意思。”她说着顿了顿,余光注意着肖稚鱼的脸色。眼下杨家成了过街老鼠,谁都不想沾惹。太上皇及时退位,杨家倾覆,只有宫中的贵妃并没受到任何责罚。朝中对杨家的怨气已经撒了,贵妃成了太妃,日后再难生事,太子又是宽厚性子,并不想太过逼迫,如此杨氏才算保全下来。

杨十娘想着宫中派人来说的事,暗地咬紧牙关,道:“太上皇年迈虚弱,娘娘也别无他想,只想平稳度日,这些年他们已在太极宫住惯了,实在不想再另迁他处……”

肖稚鱼听着眉头蹙起,这也是近日宫中一桩大事。太上皇住太极宫不肯让开,新帝十分为难,退位一事本就来之不易,若刚登基,就逼着太上皇迁宫,难免要落人口舌,如此朝中便僵持着,每日倒是有官员轮番去劝太上皇,却都是无用。

肖稚鱼道:“这该与陛下商量,你怎么来和我说了?”

杨十娘嘴唇发干,轻抿了抿。如今杨家已没什么人了,贵妃好不容易从宫中往外传消息,只找到了她。杨十娘能从乡间来到长安,全靠了贵妃,她又是个知恩图报的。宫里传话的宦官告诉她这件事后,她便上了心,只是苦于没什么法子。宦官指点她不如来找豫王妃。杨十娘当即便采纳了,外间都在传,太上皇退位,全是豫王手段,新帝行事也多有依仗豫王。而杨十娘最是清楚枕旁风的作用,便答应了宦官。

“若豫王能与陛下说情,太上皇便不必受迁宫之苦,到底是父子,能有什么解不开的恩怨?”杨十娘从袖中取出一块绢帕,掀开展露在肖稚鱼面前。只见上面放着一只七彩宝石发簪,肖稚鱼一眼就认出,这是贵妃的饰品,发簪上每一块宝石都是龟兹波斯等国上贡而来,凑齐七色,打造成整套首饰,价值不菲。

杨十娘道:“这是娘娘托人送来的心意,若王妃能帮着劝和此事,娘娘还有厚礼酬谢。”

肖稚鱼微微一笑,道:“这是高看我了,这样的事该去找太子妃才是。”

杨十娘见她只粗粗看了眼簪子便不在意,不由着急起来,道:“王妃,说句不当的,太上皇年迈,还有几年可活,何不让他顺遂心意,太上皇对豫王最为爱重,便是为了孝道,也该多容让几分。”

肖稚鱼听她说了许多话,却并不接口。

杨十娘红了眼,泪水已是悄悄在眶中打转。

肖稚鱼轻轻叹口气,想了想,道:“十娘,来找你传话的宦官你可认识?”

杨十娘一怔,“先前并未见过。”

“那你怎么就确定是贵妃所派?”

杨十娘手中握着簪子道:“这是贵妃之物,天下绝无第二件,不会错的。”

肖稚鱼道:“你并未受杨家之事波及,别人避之不及,你何必又要往这潭浑水里淌。我出身低微,当年蒙你不弃,多有照拂,今天便与你说两句知心话,杨家遭此祸事,全是从前仗势欺人,行事不端,所以并不冤枉,太妃娘娘能无事已是侥幸至极,这个时候最不该做的就是惹人注目。”

“可是……”

“持贵妃之物,也未必就是贵妃的意思,你还是回去好好想一想,切莫再t?这样鲁莽行事了。”

杨十娘听她如此说,知道多说无用。这时有其他人进了花园,她赶紧将绢帕收了起来,以袖蘸泪。

肖稚鱼将巧儿叫来,附耳吩咐几句,让她陪杨十娘去整理梳妆。巧儿答应一声,扶着杨十娘往花园外走,借了一间厢房,左右无人,巧儿开口道:“刚才冯夫人提起太妃娘娘,我倒想起一个人来,是太妃娘娘身旁的婢女,不知冯夫人可认识?”

杨十娘一脸疑惑,随口问是什么模样。

巧儿形容了一遍,杨十娘立刻就知道是谁,道:“她好像是不见了。”

巧儿道:“哪里是不见了,是人没了。”

杨十娘道:“你如何知道?”

巧儿将那一夜在宫中见着的情形说了,在杨十娘惊愕的目光里,她道:“刚才王妃不方便说,这件事是婢与王妃亲眼目睹,绝不会有错,冯夫人要为太妃娘娘考虑,就该将此事原原本本告诉她。”

杨十娘听了这话回去一夜都没睡好,第二日那传话的宦官便悄悄找上门,杨十娘将簪子放入一个木盒,交给宦官,问了太妃在宫中的情况,宦官全据实以告,对答如流。杨十娘将木盒交给宦官,告诉他难以说服豫王妃。宦官脸色有些不好,接过木盒去了。

宦官回到宫中,立刻找到冯元一,转述杨十娘的话。冯元一闻言叹气,道:“太上皇面前我去回禀,你把首饰给太妃送去吧。”

宦官领命行事。

太妃杨氏收下木盒,并未多问什么,等人走后,打开一瞧,发簪如旧,一根黑色发丝夹在木盒缝隙之中,杨氏手指捻住轻轻一抽,木盒底板轻轻一动,露出纸笺一角。

杨氏吃了一惊。

194?第194章

◎无题◎

她半生都在世间最有权势的富贵乡里待着,一看盒里藏信,心跳不由加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