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0(第3页)
肖思齐见两姐妹已是八卦到自己身上,哭笑不得,难得露出一丝窘迫,道:“还没影的事说什么。”
肖如英也道:“阿兄不急,我们却急着想见未来大嫂。”
肖思齐被两人打趣,脸上挂不住,咳嗽一声,将两人赶出书房。
————
暮色四合,长安城里灯火渐起。一阵尚带寒意的夜风扫过,几匹快骑如雷急奔。
马背上如矫龙似的身影,在路过宫门前时,勒马停了下来。
几名官员看见是豫王李承秉骑在马上,纷纷行礼,口称“殿下”。
李承秉见这几人全是宰相一系的官员,心中厌烦,脸上却还笑着,问:“诸位大人这么晚还要进宫?”
几人面面相觑,言语支吾。
李承秉道:“可是为了韦参之事?”
为首官员神色惊讶,他们搜罗太子妃之兄韦参酒后失言,为贬官喊冤,还要找人去陛下面前申辩的一些证据,受宰相授意,他们正要入宫禀报,此事分明机密,没想到却被豫王一口道破。
正在官员心下不安之时,内侍从宫门中走出,道:“诸位大人快些进去吧,陛下在催了。”几人忙避开李承秉朝那走去。
李承秉抬手一指,将内侍叫了过来,“陛下在何处?”
内侍迟疑片刻,道:“陛下方才在贵妃宫中,已经听说了韦参之事,刚才发了一通脾气,殿下这个时候还是别管了吧。”
李承秉脸上笑意淡了,目光深邃地朝宫门看了一眼。内侍看见他的目光,霎时心惊胆战。却见他骤然调转马头飞快离去。
夜风刮在脸上,李承秉心头一片冰寒。他已劝阻过一回太子约束韦家人,这一次拦不住,不仅仅是宰相的手段,背后真正藏着的是父皇的意思——剪除太子羽翼。
李承秉一路快马回到府中,脸上的冷意已消失无踪,神色已如往常一般。
仆从都觉得豫王脾气比从前软和许多,只有几个近随亲兵才知,他威严日重,脾气越发沉凝难测。
李承秉进了书房,将陆振与王应青找来,这两人都是他心腹亲兵,私密事可以交由他们处理,不虞有泄密之险。
两人进来后,见李承秉坐着想事,便肃立在侧。
李承秉来的路上已想过,时间比前世延缓了些,太子终究还是要走老路,与韦氏和离,彻底断绝关系,才能撇除与边将有密谋的嫌疑。
这些日子他私下劝谏过太子。有些话别人说了不妥,他是太子胞弟,直言无妨。太子也听得进劝,行事与前世已有所不同,几次都投了父皇所好,可就算如此,帝王心思深沉难测。
韦参一案重又被提起,比前世晚了半年时间。
李承秉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越发警惕,宰相耳目众多,他行事也需小心,前世登基之后他曾重用的谋臣吴载并非士族出身,算算时间,现在还是个白身,正好可以提前寻来做事。
他抬头看向王应青,道:“有一个人你去寻来,不要声张。”
王应青答应下来,听李承秉所说姓名郡望,他当即牢牢记着,领命出去。
李承秉双目如电对陆振看来,“让你盯着齐王,他去了何处?”
陆振道:“到了河南道,听说他有意去东郡的广济寺。”
李承秉蹙了下眉头,“他去做什么?”
“为死去淑妃娘娘礼佛安魂。”陆振将探听的情况如实禀报,他心中也有疑虑,不知从何时起,豫王对齐王格外关心,派人盯着齐王一举一动,竟如防范大敌。陆振回想,过去殿下与太子亲厚不用多说,但与诸王也并无龃龉,为何会一反常态,对齐王如此警惕起来。
【📢作者有话说】
又是匆忙入v的一天,还有一章,感谢大家的支持
24?第二十四章
◎山门◎
肖稚鱼兄妹在东郡住了大半个月,肖思齐得三伯父看重,时常带在身边指点学问,姐妹两与肖秀旬肖秀邻交好,三伯母邱氏性子温和,又忙于内务,空暇至于对两姐妹的吃穿用住也很上心,时常打发贴身婢女来问询。
肖如英私下也感叹“当日离家之时我心里真是恨透此处,没想到这次回来,感觉又不同了。”
肖稚鱼笑道:“阿姐最近怎么多愁善感起来?莫非是定亲在即,待人接事特别宽宥?我还记得从前阿姐在家门前驱赶林家那两个愣小子的泼辣模样。”
肖如英大怒,抓着她一顿挠,“让你提旧事,还敢说泼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