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星辰i迎来首黑(第2页)
某些国产车配置高,但车机智能化不行,相当于一个四肢粗大头脑简单的肌肉男。
把手机厂商的软件团队,弄过来联合开发一款车机系统,给这具四肢发达的躯体,安上了一个“超级大脑”。
然后就可以向市场宣布了,从今天起我不光有高配置,还有手机公司团队移植过来的“超级智慧”!
同时,再把手机系统的生态和语音系统都移植过来。
这么一来,又能一部分的手机用户产生了生态重迭,那么使用族手机flyme系统的用户,天然就能和这一类的车机无缝对接。
给这部分群体,打了一个宣传广告。
当然。
如果要移植系统生态,那么手机公司后续的长期利润分成,也是少不了的。
这在族看来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
业界的其他公司,照样是这么做的。
包括千度公司与奇瑞的合作,某些新势力与阿里的合作。
毕竟开发完第一版车机系统,并不意味着结束。
后续的大量更新,大多都交给手机团队来负责,说白了还是一种外包的形式,汽车厂商本身在这方面并不擅长。
……
而星辰汽车这边,表现得很干脆。
只要定制化纯净linux内核,加上优化+驱动车机ui界面的独立系统,既不要生态,也不要后续的更新和开发。
合着请咱来当力工的??
但是。
看着合同上一次性支付的450万报价,他又张不开嘴了。
短短两三个月的开发周期,他们仅需要出动十人的核心开发团队。
嗯……这个溢价一次性支付完。
当力工也没什么不好。
起码总公司那边,是答应得很爽快。
在品牌生态植入这一块,甚至没过多争取一下。
如果是大车企,或许还能给后续生态收入带来一些增幅,但这种初创车企还是新能源赛道,后续开发的新车能不能走得上量还两说。
万一出现什么大范围的暴雷,岂不是还给他们品牌抹黑?
所以一次性合作,既不挂名也不植入ip生态,反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是的,我们星辰汽车内部是更倾向全域自研路线,但初入智能化赛道,难免底蕴还是太差了,研发人员和经验不够短期完成车机系统落地的目标,在这方面只能寄希望于双方合作了。”
许易面带微笑的回复。
他请族团队过来,主要是为了打个坚实的基础,进一步缩短开发周期。
虽然有吃满系统buff加成,可在人员和经验双不足的情况下,短期内完成也是有很大压力的,短短几个月的周期,不一定能完成。
但请个强力外援,这就比较稳了,合作期间,也能让他们的团队快速成长,并不与自主研发冲突。
“当然,针对车规级内核的开发,我们有成熟的经验,也可以在研发过程提供技术指导与共享方案,这都是合作的一部分。”中年研发经理点点头,旋即笑道。
话是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