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登门造访沈家的养子(第1页)
次日一早。昌黎院传来消息,说是沈家老爷子醒了,沈瓷派人来请她去把个脉,回来后不久,又着人送来许多的补品和礼物。送礼的人前脚刚走。张韫之后脚便来了。“贸然打扰,还请顾兄见谅。”他径直去了顾绥的院子,顾绥请他去书房稍坐,吩咐枕溪看茶,陆梧见状立马来找阿棠,引她去看热闹。两人站在书房外的拐角处。窗户开着,能很清楚的听到里面的说话声。枕溪倒好茶退了出来,顾绥和张韫之不约而同的端起茶盏抿着,谁也没率先打破局面,两口茶水下肚,张韫之瞧见顾绥依旧是那云淡风轻,气定神闲的模样,不禁心中叹了口气。“顾兄猜到我的来意了吧?”他一上来就有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意思,顾绥意外抬眼,不疾不徐道:“张兄指的是哪方面?”张韫之没想到他都这么坦诚了,对方还是模棱两可的态度,只好将话彻底挑明,“顾兄拿着那根金簪找到宁祥记打听消息,又让顾小姐对我夫人旁敲侧击,难道不是想知道关于沈荣的事?”这个名字顾绥已经从阿棠那儿听过了。他不觉意外。“枕溪。”顾绥对外唤了声,枕溪推门而入,走到里面的书桌前挑出一副画像,拿到张韫之面前展开。“张兄说的可是此人?”张韫之仔细端详片刻,“就是他。”画像线条流畅,一气呵成,虽然勾描得十分简单,但却精准的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和特点,惟妙惟肖。书房外听到张韫之亲口承认沈荣就是重阳的阿棠和陆梧顿时松了口气。“他承认得还挺利落。”陆梧压低声音,对阿棠道:“此人有备而来,端的又是一副光明磊落的做派,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看下去就知道了。”阿棠无声的回了句。示意他先别说话,仔细听。顾绥短暂的思忖后,顺着张韫之的话茬道:“张兄今日来是跟我摊牌的。”“是。”张韫之来之前已经考虑清楚,自然不会再忸怩,“就算我不主动说破,以顾兄的能耐,想必用不了多久还是会查证清楚,与其让那些不知情的胡乱说话,不如我自己来说。”“张兄不妨说来听听。”顾绥声线一如既往的冷淡。好似张韫之说什么,如何恳切,在他心里都不重要,留不下半点波澜,张韫之在外与人打交道多年,生意场上要应付多少精于算计的老狐狸,他游刃有余。偏在这个二十出头的青年身上感受到了压力。崔岷给人的距离感来源于他的出身和见识,哪怕姿态如何平易近人,骨子里的清高始终存在。而此人,是无所顾忌的淡漠。不客套,不逢迎,不在意……好似这世上无人能让他真正的看上一眼,放在心上。想到这儿,张韫之心中一悚,深吸口气。“关于沈荣……顾兄应该知晓,沈家只有我夫人一个女儿,没有能够支应门庭的人,当初老爷子怕自己百年之后无人能撑起沈家,照顾女儿,便决定收养一个义子。”“沈荣便是他收养来的。”“何时?”“大概是十二年前。”张韫之说:“我记得夫人说过,沈荣是十六岁时进的府,比她正好小一岁。”顾绥沉吟,“沈荣从哪儿被收养的?”“桃李庄。”张韫之不假思索的道:“桃李庄是一个专门收容孤儿的地方,类似于善堂,因为他们,许多孩子得以存活下来,减少了官府的负担,因此官府对其大力扶持,本地许多大户也会跟着捐赠财帛和衣物。”“沈家也是其中之一,收养既是善事,干脆从中选了一个孩子。”这倒是也符合沈家的行事风格。顾绥又问:“那沈夫人与沈荣关系如何?”“夫人自小没有兄弟姊妹陪伴,陡然多了一个人能说说话,与他关系甚好。”“宁祥记的管事说,那根金簪是老爷子为沈小姐出嫁特意定制的,为何会出现在沈荣手中?沈荣既是府中养子,为何府中下人对其讳莫如深?”顾绥眸光深邃,审视着张韫之,“还有一个丢失几年的簪子,宁祥记为何要特意知会沈家?”聪明人坐在一起。许多事不必刨根究底,比如,张韫之永远不会去问顾绥是怎么知道宁祥记与沈家知会一事。“此事……”张韫之沉沉的叹了口气,“此事还要从沈荣说起。”“老爷子收养他本来是想给夫人找个依靠,沈荣一开始也的确乖巧温驯,很得府中上下的:()嘘,京兆府来了位女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