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第4页)
未曾听闻,古语有云:‘秀才起事,三年未果’,恐怕正是对你这类人士的写照。倘若你有所出的贵妃诞下龙嗣,或许还能借天子之威以令诸侯,但你所得均为皇子,既无此福分,又缺乏名正言顺的依据。勇哲在听闻靖安侯的评述后,非但没有动怒,反而笑容满面,堆砌着满脸的笑意,反问道:“那么,在侯爷眼中,究竟何种人物方能够图谋大业?”
靖安侯略一沉吟,便缓缓开口:“在太平盛世之下,欲成大业者,非皇族血脉不可。唯有皇室成员,才能拥有肥沃的封地,足以豢养私家军队,并且享有强大的外部援助,这三样缺一不可。”
“此前侯爷曾命我促成南唐与我国的和亲之议,南唐与锦州相邻,交往密切,其地物产丰饶,山林茂密,实乃训练精兵的绝佳之地。若得南唐之助,那片土地的主人,或许便是成就大业的最有可能之人。”
“端王何需藏头露尾,如此缺乏气度?还不速速现身,否则只能证明你虽有雄心壮志,却缺乏足够的勇气和决断,难以成就一番伟业。我若久等无果,恐怕只能告辞了。”
靖安侯语气轻描淡写,泰然自若,仿佛只是在闲话家常,却已巧妙地掌握了对话的主导权。
若端王坚持不露面,那么今夜或许只能擒拿韦勇哲一人。
然而,韦勇哲不过是个爪牙之辈,并非幕后的真正巨头。
一旦今晚行动,很可能引发对方的警觉,导致满盘皆输。
靖安侯在此放手一搏!
整个花园陷入一片沉寂,连韦勇哲也静立不动,神色复杂。
几个呼吸的功夫,亭子附近的假山后面,缓缓走出几名人物。
走在最前面的,正是手持折扇、风度翩翩的端王。
“哈哈哈!”端王放声大笑,步履轻盈地走近,对南唐所提供的药物充满信心,“靖安侯真是智慧卓越,不同凡响!”
韦勇哲正是被这种药物所制,此刻对他忠心耿耿,一心一意地追随到底。
之所以选中靖安侯,不仅因为他深受景仁帝的信赖,更在于老靖安侯在军方所留下的深厚根基。
一旦沈文渊投身其中,至少有三成的将领将归于端王麾下。
凭借这三分之一的兵力,再加上南唐的援助,以及他在锦州偏远之地蓄养的众多私兵。
大事将成,胜利在望!
靖安侯目睹来者的身影,迈步向前,与他接近,这人不外乎正是端王。
“王爷,沈文渊在此恭候多时!”靖安侯深吸一口气,终于将幕后主谋“引”出水面。
只要端王今日现身,靖安侯的使命便算圆满完成。
接下来,他只需巧妙地拖延时间,期望青龙卫能迅速找到此处。
端王趋步向前,亲自搀扶起靖安侯,和蔼可亲,态度极为谦逊。
“靖安侯无需多礼,你我得以携手共谋伟业,实乃三生有幸。”
“如今你贵为侯爵,世袭罔替。一旦大业告成,本王必定赐你公爵之位,亦为世袭罔替。”
沈文渊眼中闪现出勃勃野心,光芒逼人,“感激端王厚爱,文渊若得良主,必将效死靡二,竭尽忠诚。”
一方竭力讨好,一方刻意笼络,两人在亭中若无旁人般热络交谈。
与此同时,数百禁卫军浩浩荡荡地穿行在夜色下的街巷,杀气腾腾。
京城的居民并不畏惧白日里官兵的巡行,却对夜晚的官军出行感到恐惧,因为这往往预示着叛乱或平叛的爆发。
反叛之事,对百姓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
家家户户紧闭门户,噤若寒蝉,小心翼翼,只求平安。
这队兵马,最终向城西进发。
那些凶神恶煞的禁卫军,最终在靖安侯府门前停下。
在距离不远的马车中,梁国舅透过车窗冷眼瞥向靖安侯府,嘴角露出一抹冷笑。
靖安侯私藏禁器八牛弩,意图篡位谋反,罪不容诛!
在往昔岁月里,梁国舅曾试图笼络沈文渊这位才子,然而靖安侯却顾左右而言他,显然无意将沈文渊纳入自己的麾下。
沈钧钰这位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竟敢挑战他的权威。
正是由于沈钧钰的挑衅,原本那些意图投靠梁国舅的军中将领,态度也变得模棱两可,逐渐与他保持了距离。
第124章搜查金牌
靖安侯府非但没有成为他的助力,反而变成了他掌握大权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