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1页)
第917章家事国事天下事
金国与蒙兀声势浩大的会盟是瞒不住人的,消息很快向着四面八方扩散而去。
刘淮在七月初就接到了消息。
而之所以能这么快,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忠孝军也随完颜雍的御驾去了临潢府。
作为锦衣卫在东金所延伸出来的重要触角,忠孝军知道的事情,也就相当于刘蕴古知道了。
刘蕴古知道了,刘淮自然也就知道了。
“金国与蒙兀的会盟,被咱们推迟了一年,如今终于阻止不了了。”
大事开小会,此番军政会议也只有刘淮、梁肃、石琚三人参加,但其余两人皆是有些不以为然,甚至有些无奈。
这对师兄弟实在是不理解为何刘淮会对一群蒙兀人如临大敌。
但是主君如此,他们做臣子的,自然也得提起十二分小心。
石琚本来就有带着河南数州之地归附的功劳,后来又尽心尽力清理汉地贪腐事,积功升任了节度府判官,事实上掌握了中枢的政权。
如今正是秋收之时,事务繁忙,石琚的精神也有些不济,闻言摇头苦笑:“这么看来,去年刘八、侯安远他们是在做无用功了。”
梁肃作为汉军的总参谋长,主管军中枢机,刘八等人的功劳自然有他的一份,如何会让石琚诋毁?
他当即反驳:“师兄你这话说的就没道理了,若是去年就让金贼与蒙兀人联手,在我军攻略汴梁之时,从河北杀来,咱们岂不是腹背受敌?”
石琚打了个哈欠:“孟容,你这话就更没道理了,蒙兀人难道能飞过来吗?他们就算来去如风,难道就不会被河流迟滞?难道就不会被甲骑牵扯?来就打便是了,金军能集中主力来打,我军就能一口气将他们收拾掉,总比到处找他们要简单。”
石琚乃是真的统领训练过军队,而且面对过汉军的政治攻势,知道汉军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怪物。
他的信心甚至要比梁肃要充足许多。
梁肃没有立即反驳,而是看向了刘淮:“大郎君,你是怎么看的。”
刘淮摇头叹气:“唉,在我看来,这就说明我军与东金的决战已经近在眼前了。”
“真是……事情追着人走,想要多两年的发展时间都不可得。”
梁肃有些愕然,而石琚也打起了精神。
刘淮解释道:“蒙兀人的经济基础太薄弱了,他们的大汗不可能有远见,他们的军队也不可能长久集结,否则吃饭都是个问题。
我不认为如今的东金还有那么多粮草,供给蒙兀大军胡吃海塞。尤其是西蒙兀……”
刘淮指了指文书上脱里的名字:“他若是率领大军来到河北参战,不先抢一把代州就不错了,完颜雍就算吃错药了,也不会让蒙兀大军在金国境内盘踞太久的。”
石琚皱眉:“莫非是在秋后。”
“八成就是在秋后了!”
石琚不由得扶住了额头。
他刚刚接手中枢政务就碰到这种事情,也算是福祸相依。
虽然各地官吏还算是尽职尽责,而且开发了数条航运通道,山东一地海贸昌盛,但由于汉军连年作战,府库中始终没有囤积下大量的财物与粮草。
甚至每次大战都可以算得上是在走钢丝,如果没有收复大量的土地以安置卫所兵,收回城中的商铺与宅院来作为赏赐,说不得汉军连赏赐都很难足额发下去。
尤其是与送宋国关系微妙之后,两淮的正经商路有些堵塞,大宗粮食买卖也干脆就彻底断绝,如今唯有依靠走私贸易撑着。
石琚自从在中枢接受庶务之后,立即就对陆游佩服得五体投地,不知道他在汉军最为艰难的时候,到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作为骤登高位的幸进之臣,石琚根本没有陆游的根基,若是在他任期之内让北伐出了岔子,那他能活到光荣退休都算是祖上积德。
然而这既是祸患,又是机遇。
只要石琚能妥当处置好所有后勤事务,那今后谁还敢小瞧他?谁又敢说他不是宰相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