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页)
应该是这位名叫杜甫的诗人,年轻时享开元盛世,年老时又生逢乱世。
诗风因安史之乱变化极大,确实更具代表性。
倒是赵匡胤顺了顺自己的胡须,略感疑惑:此“弹幕”言之有理,但似乎与他本人也没什么联系。
【明太祖朱元璋抽取视频弹幕为:】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这句诗出自唐代女诗人李冶的《八至》。
如果是现代人看到这条弹幕,一定能立刻反应过来,这是在评论武则天和李治这对皇帝。
宋明两朝结合方才明月所述,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另外三个朝代,就要看个人的悟性了。
比如嬴政,他就对“夫妻”二字嗤之以鼻。
在始皇的心目中,就算是继承人的生母,也无法和自己相提并论。
所以他此生都不打算立后,唯与江山并肩而立。
而刘彻在那一瞬间,想到的不是如今的皇后卫子夫,而是被废后幽居长门宫的表姐。
他已经七年未曾见她了。
一向洒脱的刘彻竟难得有些伤感,但这心绪来得快也去得快:
表姐那个性子,定是整日忧愤,想来也不愿意再看见自己。
刘彻定了定神,看向下首的卫青和霍去病:
现在就是最好的状态。
子夫虽已不再年轻,但她为后进退有度,温和贤淑,为他诞下长子。
仲卿和去病又是据儿的亲舅舅和亲表哥。
如今据儿年已六岁,也算是立住了,翻过年便立为皇太子。
唯一的变数,就是天幕了。
李世民恍惚了一瞬,若不是明女郎刚刚没提到自己,他几乎要以为这是说自己。
至亲。
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结发夫妻,恩爱不移。
他中毒时,她愿抛下一切,与自己生死相随,绝不独活。
每一个唤“观音婢”的日日夜夜,她都陪在他的身边。
至疏。
身为皇后,她打理后宫,主动为他选秀,让他雨露均沾,从不善妒,妾妃爱戴,庶子女敬重。
他的要求、父亲的要求、世人的要求,她从不拒绝,不惜伤害自己,也要完美无缺地做到。
但他们不是普通夫妻啊。
他们是至高至明日月,是帝后。
李世民不敢去看长孙皇后的双眸。
哪怕他能安慰自己:
世上的男人都是这样的。
隋文帝许诺无异腹之子,不还是食言了吗?
我已经足够爱她了,她所出的每一个子女都受尽宠爱。
我已经足够敬重她了,庶出的子女都完全被排除在权力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