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2页)
他当然不生气,溱洧还是保守了些,先前得知刘季年岁时,嬴政自己猜测的秦亡时间可是五年:“你的意思是,在后世人看来,这‘韩’与白起,可能是同一时代的人。”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溱洧笑了一下,“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白’是入声字,考虑到韵律的要求,多置于末位。”
嬴政赞许地看了她一眼,一旁的蒙毅立刻请罪道:“臣所言有误,请陛下恕罪。”
嬴政当然不会怪罪于他,自己虽赞同溱洧所言,但说到底也不过只是猜测:“也不一定就是汉初之人,或是六国余孽,或是如陈胜吴广一般者,皆有可能。”
“毕竟白将军之前,确实找不出这样一个能和他比肩的‘韩’,儿臣才会这样妄自猜测。”溱洧朝蒙毅拱手,“蒙上卿实在是言重了。”
蒙毅低头垂首,恭敬回了拱手礼,不再多言。
不知为何,他突然想到了远在边境的兄长蒙恬。
从前因为陛下的嘱咐,兄长事扶苏公子极忠,如今陛下的心思因为天幕改了,兄长又该何去何从呢?
嬴政看不到蒙毅心中所想,他只看到了自己的肱骨之臣和选中的新继承人相处融洽,于是满意地点了点头,复又叹息:“白起因范雎构陷被曾祖黜为士卒,冤屈而死,其能天幕亦见,朕欲加恩其后代。溱洧,此事便交于你吧。”
溱洧领命,朝堂一时静谧,没想到天幕竟然还能给白起的后代一个泼天富贵,更没想到,陛下竟然真的选中了四公主。
加恩白起后代恐怕只是一个开始,若是其中有聪敏之辈,这从龙之功是跑不了了。
秦朝的关注点在前半句,唐朝的关注点就在后半句了。
满朝武将都虎视眈眈地看向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不是,他李靖凭什么啊?
李靖自己也说不清楚。
现在尚且还不是李靖的人生巅峰。
明年八月,唐朝才会主动出击东突厥,这一仗一直打到了后年,到那时,李靖会率领精骑三千夜袭定襄,后奔袭阴山,一举灭亡东突厥,之后才因功得封代国公。
如今的李靖,身上虽有平定萧铣和剿灭辅公祏这两个大功劳,但和其他同样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将领们相比,也并没有非常特别之处。
面对同僚们酸溜溜的质疑目光,李靖默然不语,垂首而立,稳如泰山。
他在史书中的评价本来是生性沉稳厚重,议事时恭谨温顺得像不会说话一样,如今面对这种情形,更是直接变成了哑巴。
大家都是跟着秦王出生入死的兄弟,倒也不至于为了天幕一句话就真升起嫉妒之心,但宴会上多灌李靖几坛子酒、校场上遇见他多比试几轮,那是免不了的了。
另一边,魏徵望着李靖,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
王珪和他从前都在李建成手下当幕僚,关系还算不错,见此好奇地问道:“你很看好李靖?”
魏徵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鄙人陋见:隋朝能平定南陈,统一天下,全是韩擒虎和贺若弼这二人的功劳。”
王珪迅速跟上了他的思路,笑道:“原来你欣赏的不是李靖,而是他的舅父韩擒虎啊。”
“然也。”魏徵也笑了,“不仅如此,韩擒虎与李靖论兵时曾夸奖过他: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这与今日天幕所言,不就对上了吗?”
王珪这次真是被他逗笑了,一旁偷听的其余几位文臣也都跟着笑出了声,李世民在上面听得一清二楚,此时更是笑得眼泪都要出来了。
虽然看不出李靖有什么窘状,但这番笑语确实给他解了围,李世民一边笑着,一边想着李靖跻身这八人之中的关窍。
能力当然是有的,但在所有武将都很强的情况下,药师的能力并不足以让他脱颖而出,大概率他在后面打出了非常出色的标志性战役。
再有便是忠心了,药师早年入仕隋朝,被俘后就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在武将中算是比较早的了,但自己一向不在乎这个,不然也不会把大哥手底下的人都薅过来给自己干活。
他这个性格倒是真的好,恰如现在,不管是被天幕夸赞,还是被同僚冷眼,又或者是听到魏徵笑言,都一直面不改色。
这个性子,就算之后立下了大功劳,恐怕也不会居功自傲,更有可能会激流勇退。
“不管怎么样,药师肯定是得了善终的。”李世民听出了弹幕的意思,“药师能不能猜出来,自己之后打了什么大胜仗?”
李靖颇为保守地回答道:“回陛下,臣并不一定是在战事上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