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8章 战象逞威但不好意思迎接火器时(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298章战象逞威,但不好意思,迎接火器时代吧!

赵朔汗国征安南的先锋军,从界首关到支棱隘这段路,走得并不快。

其一,是因为这一路上大部分在安南谅山路进军,山峦密布,只有几条高低不平的小路通行。

即便仅有两万大军,还是不得不分作数股,拉出了长长的队列。

其二,是因为军队中存在着大车,运输着军械和粮食,拖慢了行军速度。

他们日行六十里,两日后才到支棱隘前。

当夜晚间,汉军中军帐内,一场例行军议正在进行。

参加这场军议的,有赵朔汗国驻广西那个万户的万户长国用安,宋军第一万户万户长毗富道,赵赫派驻宋军的汉军千户长刘全,以及赵朔的第十三子赵卓。

毫无疑问,这两万先锋军的主将就是国用安。

赵卓虽然仅仅是个副千户长,但王子的身份已经足够参加这场军议了。

“国万户长,十三王子,谨防支棱隘有伏兵!”

宋军第一万户万户长毗富道,首先发言。

他原本是宋国的“摧锋军”的统制官,麾下有四千“摧锋军”。

“摧锋军”有“粤中柱石”之称,是南宋时期广东地区最具战斗力的军队。此军名义上隶属南宋殿前司,实际受广东经略司节制,兵力规模长期维持在三千至八千人之间,通过严格选拔北方精壮与吸纳本地土人而补充兵源。

摧锋军在南宋前中期先后参与七十余场平叛战争,屡立战功。

在历史记载中,即便到了南宋灭亡之时,摧锋军都在奋勇作战。

最后,摧锋军残部守潮州,势穷力殚,全部战死,主将也全家自尽。

赵朔改变了历史,进入安南的宋军中,就有摧锋军六千人。经过富良江惨败,现在就只剩下四千余人了。

赵赫整编宋军,任命摧锋军统制毗富道,为宋军第一万户的万户长。

此人中等身材,沉默寡言,治军严整,是一员相当不错的将才了。

他指着军帐中的地图,道:“这支棱隘的入口,长达六里有余,两面是高山密林,中间只容一辆大车通过。进入山谷之后,地势开阔了一些,道路能容两辆大车通过,但是两侧仍然是密林,长达十四里。然后,有两条小路出谷,依旧只容一辆大车通过。如此险恶的地形,我们不能不考虑安南人的伏兵。”

如果是在华夏,为了确定密林中到底有没有伏兵,还可以派出斥候搜索,甚至占据了两侧的高山后再全军通过。

但是,这安南的热带原始森林中,树木遮天蔽日,绿藤环绕其间,闷热异常,湿度常年超过百分之九十。毒蛇、蚂蟥、毒蚊、巨蚁层出不穷,还有表面看起来完好实际吞噬生命的沼泽之地……实在是太恐怖了。别说在安南待了几年的宋军了,就是本地的蛮人都不愿意深入。

汉军派出斥候搜林浅了,人家安南人就算真有伏兵还可以往后面躲。搜林深了,即便没有敌人都活着出来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现在就是需要国用安做出判断的时候了。

这国用安相当不简单,他原本是李全的手下。

其人本名咬儿,身材矮小,面白无须,却骁勇善战,颇有谋略,算是文武双全的大将了。

在历史记载中,国用安在李全战死后,奉杨妙真为主,同降蒙古,称都元帅,行山东路尚书省事。

后来,又杀蒙古帅阿术鲁部将张进及杨妙真部海州元帅田福,降于金国,任金平章政事兼都元帅,京东、山东等路行尚书省事,特封兖王。赐姓完颜,改名用安。

其后,又因劫杀宿州帅刘安国,与徐州王德全相攻,退归涟水,降蒙古东平万户石抹查剌军。

然后又叛归宋朝,任浙东总管、忠州团练使。

最后,败于蒙古军之手,投水而死。

此人一生屡降屡叛,在金、宋、元都任过高官,乃是不折不扣的乱世枭雄。

赵朔改变了历史。

国用安初为李全麾下一名百户长,后来在西征的过程中,因功受封千户长,被赵朔赐名用安,没有和李全一起留在西方。

后来,赵朔整编广西宋军,就让国用安做了这个万户的万户长。

国用安听了毗富道的话后,微微点头,道:“其实,我早就研究过安南的地理了。的确,除非安南军主帅是个傻子,要不然,不可能不在此安排伏兵。对了,你们宋国当初进攻支棱隘时,遇到安南的伏兵没有?”

毗富道毫不犹豫地点头,道:“有!安南军曾经发动了五千蛮人,在出口处设伏。当时就是末将率摧锋军探路,在那里击破了他们。这次,难保安南人不会故技重施。”

“上次是五千蛮人,这次可未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