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有蒙古人撑腰宋军瞬间变猛了(第2页)
所以,不如他们宋国多派点人,确保金国百分百被吓住。
赵朔仔细考虑后,觉得有道理。
汴梁至少有一万金国精兵吧?
签军怎么也有十万吧?
一万蒙古兵,还能真的攻破汴梁不成?
史弥远这个建议,堪称万无一失。
于是乎,赵朔宣布,沿途所过城池如果投降也就算了。如果不投降,城破之后的子女财帛,宋国和蒙古进行均分。毕竟,宋军的数量远比蒙古军要多得多嘛。
还有这种好事?
史弥远本来是想借机赚一波政治声望来着,没想到还有钱拿,这回就更积极策划此事了。
所以,这次是由淮东、淮西水师以及襄阳水师的大船,合力运输蒙古兵。
他们从襄阳出发,经汉江入长江到达芜湖,再经裕溪河到巢湖,最后从巢湖经施水到达淮河。
二十四日后,赵朔的大军正式与淮东、淮西五万精兵会师。
负责这次宋军行动的,是淮西制置副使兼转运使杜杲,以及紧急启用的赵方的两个儿子赵范和赵葵。
赵范今年四十四岁,赵葵四十一岁,他们长期跟随父亲赵方作战,杀伐骁勇,又处于一个大将最为黄金的年龄。
杜杲也不简单,此人虽然是荫补起家,但八年前金军围攻滁州之之时,他带兵救援。在激战中面部被射中二箭不但没有下战场,而且方寸不乱,沉着指挥战斗,极大地激励了士气,打退了金兵的进攻。除此之外,此人还擅治攻守器械,为宋军提供了绝大的助力。
不得不说,这次宋国为帮助这一万草原战士攻打汴梁,派的尽是精兵良将。
淮河,蒙古军旗舰上。
“如今宋国这五万将士的实力究竟如何?”阿尔塔纳关切地问道。
杜杲微微躬身,道:“不怕告诉阿尔塔纳将军,在贵军到来之前,我军的情况不怎么好。”
“开禧北伐之时,两淮大军难得一胜,只能转为防守。后来,金国实行北失南补之计,三路大军一路攻汉中,一路攻京湖,一路攻两淮。攻打两淮的金军,由名将仆散安贞率领,势如破竹,饮马长江,两淮守军的士气更为低落。”
“不过,这次听说蒙古大军为我们压阵,将士们的士气高昂得很。金国各城又仅剩下一些签军了。攻击金国,迫使桐伯防线的金军回援,问题应该不大。”
阿尔塔纳又继续道:“渡过淮河后,我军第一个要攻打的城池是哪一个?”
原本赵朔的计划,是不攻打任何城池,直接长途奔袭攻打汴梁,恐吓金国回军。
现在既然有这么多宋军相助,自然就不用如此冒险了。而且,这边闹出的动静越大,给金国的压力也就越大。
杜杲道:“颍州!此地距离汴梁不足七百里。我们准备从淮河直接进入颍水,在颍水之畔的颍州附近登岸,攻克颍州。然后,向西北进军,威胁汴梁。”
“金国的淮河水师,不会拦截我们吗?”
“谅他们也没那个胆子!如果他们的水师不识相,也一并灭了!”杜杲自信满满地道。
还是那句话,宋国如果水师都比不过金国,那还不如找块豆腐撞死。
而且,现在金国水师的精兵已经被抽调一空,支援桐柏防线了。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金国不可能想不到,宋国从淮河出兵,会给金国造成极大的困难。
但是,他们觉得,在女真男子全部签军之后,有足够多的坚城消磨宋军,给金国足够的时间。只是他们没想到,这次攻来的宋军,是有蒙古军撑腰的宋军!
当然了,还有更关键的,金国现在本身就这点子实力了。七个盖子八个碗,无论如何辗转腾挪,面对宋国和赵朔的联手,本来就不可能将边境守得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