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5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文中虽未明确指向“奸人”究竟是谁,却用极其隐晦却又引人联想的笔法,暗示此事背后另有黑手操纵,意图搅乱朝局,渔翁得利。

这封凭空出世的“遗奏”的出现,如同一盆冰水,瞬间浇熄了清流们燃烧的怒火,并彻底扭转了舆论的风向!

清流内部一片哗然,原本同仇敌忾、坚定无比的立场开始出现巨大的动摇、分裂与内讧。

有人坚信周子瑜必然是被灭口,遗奏系仇家伪造,意在混淆视听;有人则开始怀疑周子瑜是否真的因误入歧途、内心煎熬而选择自尽,并对那隐藏在幕后的、可能存在的黑手产生了极大的警惕、恐惧与难以遏制的愤怒。

这巧妙而恶毒的一招,不仅极大地动摇、分化了清流对安国公的指控力量,更将一股危险的、探究的视线引向了深不可测的暗处。

谢知白瞬间从隐于幕后的冷静棋手,被猛地推至了风口浪尖的边缘,暴露在无数猜疑的目光之下。

“好一个赵阔!好一招金蝉脱壳,祸水东引!”

谢知白看着暗卫紧急送来的“遗奏”抄本,气得几乎笑出声来,苍白的脸上因剧烈的怒意泛起不正常的薄红。

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赵阔竟能狠辣无耻到如此地步,利用自己学生的惨死来做文章,甚至不惜玷污其身后所有的清名与荣耀来为自己脱罪!

更糟糕的是,这封“遗奏”的出现,使得原本因周子瑜之死而群情激愤、铁板一块要求严惩赵阔的清流力量,瞬间变得犹豫、猜忌、相互攻讦,内耗严重。要求彻查“幕后黑手”的声音开始悄然响起,并逐渐壮大。

谢知白的处境变得前所未有的微妙而危险。

虽然他自信所有手脚都处理得干净利落,难以抓到实质性的把柄,但被清流这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死死盯上,无疑会给他接下来的所有计划带来极大的麻烦和不可预知的变数。

就在这暗流汹涌、人心惶惶之际,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大人,那位显然受到了慧明大师影响、且自身也对“遗奏”心存巨大疑虑的老臣,竟向陛下上了一道看似迂腐、实则深意的奏疏。

奏疏中并未直接提及安国公或周子瑜案,而是以“近日朝局纷扰不休,恐有小人作祟,离间君臣,动摇国本”为由,恳请陛下于宫中设坛,举办一场小规模但极为隆重庄严的法会,请得道高僧诵经祈福,安定人心,并超度近期亡魂(虽未明言,但人人皆知暗指周子瑜)

这个请求看似迂腐陈旧,却恰好精准地迎合了皇帝近日因朝局持续动荡而产生的烦闷、不安与疲惫,竟很快被准奏。

法会定于三日后在宫中一处僻静偏殿举行,受邀者除部分皇室成员外,还有几位像王御史这样的清流重臣,以及……那位因“需要静养”而久未公开露面的七皇子谢知白。

当这份制作精美、措辞恭敬的邀请帖被送至别院时,谢知白的脸色瞬间冷了下来,指尖冰涼。

这分明是王御史和赵阔联手布下的一个局!想借举办法会之名,行近距离观察、试探之实,甚至……极有可能在法会之上骤然发难!

“殿下,此去宫中,恐有风险。”

萧寒声的眉头紧紧锁起,声音低沉得如同压顶的乌云,充满了化不开的担忧,

“王御史此人,心思缜密,观察入微,且刚正不阿,若他存心试探,言语机锋恐难周全应对。且法会人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安国公在宫中经营多年,未必没有安插后手,不得不防。”

谢知白自然明白其中的巨大风险。但他不能不去。

不去,便是心虚,便是主动授人以柄,坐实了“幕后黑手”的嫌疑。

“便是龙潭虎穴,刀山火海,今日也得去走一遭。”

谢知白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翻涌的烦躁与杀意,眼神重新变得冰冷而锐利,如同淬毒的刀锋,

“正好,吾也想亲自看看,他们究竟能玩出什么花样。”

三日后,宫中偏殿,檀香袅袅,梵音低唱,庄严肃穆的法会如期举行。

谢知白穿着一身素净淡雅的皇子常服,脸色依旧带着久病之人的苍白,刻意流露出几分虚弱与病气,安静地坐在属于自己的角落位置上,垂眸敛目,姿态恭顺,仿佛真的只是被拉来听经祈福,对外界纷扰一无所知。

王御史深沉的目光几次状似不经意地扫过他,带着审视、探究与难以掩饰的疑虑。

谢知白皆以恰到好处的虚弱、平静与偶尔流露的茫然回应,表现得滴水不漏,仿佛真的只是一个被迫卷入风波、体弱多病的无辜皇子。

然而,就在法会进行到一半,众人都逐渐沉浸于低沉悠远的诵经声中时,异变突生!

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惊慌失措的喧哗与奔跑声,一名小太监连滚爬爬、面色惨白地冲进大殿,尖声叫道:

“不好了!走水了!偏殿西侧藏书阁走水了!火势很大,快要蔓延过来了!”

殿内庄严肃穆的气氛瞬间被打破!

众人纷纷惊骇起身,惊呼声、询问声、桌椅碰撞声响成一片。

就连闭目养神的皇帝也骤然睁开眼,脸色一沉,立刻下令殿外侍卫全力前去救火,并安排殿内众人暂且撤离到安全地带。

混乱之中,人流推搡涌动。

谢知白在两名内侍的陪同下,跟着惊慌的人群往外走。

就在经过一道光线昏暗的回廊转角时,旁边一名看似同样惊慌失措、步履踉跄的小太监突然脚下一滑,发出一声惊呼,猛地朝着谢知白的方向撞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