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拉贾斯坦时报记者(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而这一张许可证,可以让拉维走在绝大多数人前面。

“既然政府有难处,那我也不便强求,我再想想其他办法吧。”拉维微微颔首,叹了口气,转身准备离开。

库马尔立刻起身相送,看向拉维的目光中也满是抱歉和钦佩。

这年头,愿意帮助低种姓平民的婆罗门祭司少之又少,更别说像拉维这样,大批量救助遣返劳工的了。

他受过高等教育,对拉维的行为由衷钦佩。

拉维在库马尔的指引下,走到大厅门口,这时一阵争执声就撞进了耳朵。

“你们不能这样!那些劳工在迪拜、科威特扛了好几年沙袋,赚的外汇全汇回了国内,现在被遣返回来,连口饱饭都吃不上,政府怎么能坐视不管?”一个穿着藕粉色纱丽的女孩攥着记事本,声音因激动而发颤。她的发髻上插着银色莲花簪,耳坠是精致的绿松石坠子,一看便是刹帝利种姓。

旁边站着的女孩穿着素色棉麻纱丽,戴着黑框眼镜,手里举着一台老旧的尼康相机,附和道:“我们是《拉贾斯坦时报》的记者,只要你们能提供一点粮食援助,我们可以报道政府的善举,可你们连尝试都不愿意!”

“两位记者小姐,真的不是我们不想救助,实在是邦里的拨款下不来,我们连去年的干旱救灾拨款,都还卡在申请阶段。”

接待员是一名首陀罗,在两名刹帝利女记者面前卑躬屈膝,表情满是无奈。

接待台后的职员见拉维出来,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指着他对两个女孩说:“如果你们真想帮那些劳工,可以找这位夏尔马家族的拉维少爷!他正在巴塞尔镇给劳工施粥,已经坚持好几天了!”

两个女孩同时转过头,视线落在拉维身上,都有些惊讶。

一是惊讶,竟然有婆罗门祭司愿意救助那些从中东遣返,流离失所的难民。

二来则是惊讶于拉维的年纪和容貌。

拉维看上去年纪并不大,而且长相英俊,气质沉静。在这个年纪,能够做出这样的举动,实在是令人惊讶。

他们很难想象,拉维是如何说服家里固执的家长的。

藕粉色纱丽的女孩立刻快步走上前,伸出手:“您好,拉维先生,我叫阿肖克妮,这是我的同事米拉。”

“你们好。”

拉维与女孩握了握手。

“拉维先生,我们听说您有办法救助那些从中东遣返回来的劳工,请问是真的吗?您知道哪里还能申请到救济吗?”

“我并没有申请到救济。”拉维摇摇头,“我用的是家里的余粮,来救助那些神庙的信徒的。”

“什么?”

阿肖克妮和米拉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惊讶。

他们没想到,拉维竟然是自耗家财,来救助大部分婆罗门和刹帝利都不屑一顾的低种姓难民乃至于贱民。

拉维并不在乎两个女孩的看法,他继续说道:

“但我家里现在的存粮也快耗尽了,这才不得不来县政府寻求帮助。”

“如今县政府财政也很紧张。”

“巴塞尔镇的施粥,或许撑不了多久了。”

拉维叹了口气,说完,便不再多言,转身走出了政府大厅。

只不过谁都没有注意到,走出大厅门口的拉维,余光瞥了一眼阿肖克妮和米拉,嘴角正微微勾起。

……

阿肖克妮和米拉看着他的背影,脸上满是沮丧。

米拉把相机挎在肩上,叹了口气:“连他都没办法,难道那些劳工真的只能等着饿死吗?”

“不一定。”阿肖克妮咬了咬唇,眼神忽然坚定起来,“至少他愿意做事。我们去巴塞尔镇看看吧,愿意为劳工耗空家底的婆罗门祭司,全拉贾斯坦也没几个。也许我们能写出一篇报道,呼吁更多神庙和地主捐粮——总不能让做实事的人孤军奋战。”

米拉眼睛一亮,用力点头:“好!我们现在就出发!”

两人匆匆收拾好东西,拦了一辆破旧的突突车,朝着巴塞尔镇的方向驶去。

车窗外,尘土飞扬的公路旁,不时能看到蜷缩在树荫下的饥民,有的抱着骨瘦如柴的孩子,有的举着空空的陶碗向过往车辆乞讨。

阿肖克妮拿出记事本,飞快地记录着,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混着车外的乞讨声,让她的心情愈发沉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