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贾府众生相三更(第1页)
“瑞哥儿。”
贾母的声音不高,慢条斯理道:
“你如今得到圣上金口褒奖,赐你孝义,又许你入国子监进学,这前程是不可限量了。
如今你出息了,且念在昔日府上的情分,我们又是同宗同源的份上,日后也要彼此扶持、守望相助才是。”
这番话看似亲切关怀,实则是含蓄地点明贾府给了他身份依仗的根,提醒贾瑞莫要得意忘本。
这也是他们二代贵族的可笑处,面对崛起青年才俊、新兴势力,这些冢中枯骨依旧站在高高在上的态度,想要控制拿捏。
王夫人也在贾母背后笑道:
“府里从前若有照料不周之处,你也要体谅我府家大业大,人多事杂,难免有些头不尽心。”
对于他们这点心思,贾瑞自然明白,他心中不屑,面色却平静如湖道:“天祥能有今日微末寸进,一则仰赖祖宗庇佑,二也多亏诸位尊长往日看顾家祖父。”
他既未表现得感激涕零,也未露半分倨傲,分寸拿捏得极好。
此时,旁边一直打量着贾瑞的贾政,眼中却露出真切的欣赏。
这位二老爷平日里虽才干有限,却最是敬重读书人,以“诗礼传家”自诩。
他轻抚颌下短须,微笑道:
“圣上慧眼识珠,嘉奖孝义,又特赐国子监监生之殊荣,可见我贾门文气未绝。
瑞哥儿能有此番际遇,非但自身秉性纯孝,也定是素日刻苦勤勉,钻研书卷所致,日后入了国子监,当以圣贤之言砥砺德行,报效朝廷。”
贾瑞心知贾政喜好,也知道这位贾存周(存周为贾政的字)算贾府一干浑人中,少有的清白之士,且之前多蒙他照顾贾代儒,于是便顺着话头谢道:
“政老爷说得极是,天祥自幼蒙家祖教导,深知学问乃立身之本,报国之资。
听闻政老爷公务之余,仍手不释卷,点评诗书,此等风雅治学、文墨传家的雅趣,实为我等后辈效法的榜样。”
这一记精准的夸赞,正搔到贾政的痒处。
贾政心中大为舒坦,喜悦笑道:“瑞哥儿过誉了,看到你如今知礼上进,我心甚慰,日后可多来府上,与几位相公先生交流学问。”
他越看贾瑞越觉得顺眼,将对方视作难得的可造之材,话语间也更显亲近,仿佛成了志趣相投的平辈文友。
有人欢喜,有人愁,这番情景却让另一侧的贾赦心头不是滋味。
他看着自己的弟弟对着一个旁支子弟如此青睐,甚至放下老爷身段谈笑风生,隐隐觉得自己这荣国府一等将军的尊位和兄长身份也被无形中贬低了。
他本就懒怠,对读书功名毫无兴趣,此刻更觉得贾政矫情,鄙视想:
贾瑞不过是个投机取巧得了圣意的暴发户,也值得他这个长辈如此折节下交?
这二弟果真是读书读傻了,也难怪混迹仕途多年,才是从五品小官。
王夫人虽不动声色,端着茶盏静静饮着,但看着丈夫如此看重贾瑞,心中也闪过一丝不豫,隐约觉得这贾瑞的光芒太过刺眼。
贾政谈兴正浓,目光扫了一圈,忽然问道:
“宝玉呢?这等日子,怎么不见他人影?正好瑞哥儿在此,他该出来请教些学问之道才是。”
他语气中已带了些许责备。
王夫人连忙回护说:“老爷,今日小年,内宅的女眷们都在里头聚着呢,宝玉也跟着姊妹们在一处热闹,说是等开席了再来。”
“胡闹!”贾政脸色沉了三分。
如果没有刚刚贾瑞那一番得体言论,贾政或许还不会如此不悦。
但一想到贾瑞的谈吐气场,贾政就有些恨铁不成钢,怒道:
“他这孽畜整日在内帏厮混,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