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李纨(第1页)
白先生此时只能圆谎说道:
“那公子写的字根基不稳,刻意求新,老夫在书道上有些经验,也为东家们的生意考虑,故而出五两,怕收进来,到手又出不掉。”
“至于那位公子名讳,我们也没做成生意,故而不问。”
薛宝钗心中一叹,此人既然姓贾,不知道他是贾家何人?
她本来想再问一些,但随即想到,自己未出阁的姑娘,盘问年轻公子的情况,实在有些奇怪,还是罢了
宝钗随后威利相加告诫几句,并挑了数幅好字,便带丫鬟离开。
。。。。。。
贾瑞在告别冷子云后,并未急于回家,而是先去贾府的族学。
他还有些书册要拿回家研读。
贾府的族学位于府内东北角一处独立院落,正是静谧清幽,利于研学的好场所。
当年宁荣二公心想,第一代以武定天下,但是二代三代,便应该诗礼传家,以保家族代代富贵。
所以他们便拨款建了族学,不仅让自家直系子弟在此求学,连旁系贾家子弟也能在这里读书。
他们希望,日后贾府可以出几位,由科场走来的国之栋梁。
可惜他们二人去世之后,便是人亡政息,尤其是贾赦,贾珍这些人主事后,贾府学风愈发败坏。
子弟来族学名义是读书,其实是寻欢作乐,甚至不乏薛蟠这样的把族学当做后宫,把同学当做玩物的纨绔。
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府族学还是有些颇为珍贵的藏书,以及国朝建国以来的要事邸报,并将其中值得传世之大者,做成一部小册子,供儒生或者贾府这样的世族学习。
不过原身的贾瑞根本没把这些邸报典籍当回事,所以对国朝的各类政治细节知之甚少。
现在贾瑞就是要补上这一课。
不过当贾瑞手持灯笼,走到族学书房门口时,倒是微微一怔。
里面的灯居然亮着。
随即贾瑞推门进来,只见一个七岁上下的男孩正拿着毛笔,用小手一笔一划勾勒着字帖上的字迹。
这个时代的科举士子,从启蒙到入仕,都需要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所以幼童启蒙,除饱读圣贤之书外,也需要勤练书法,让自己能练出一手符合馆阁体标准的好字。
看到少年如此用功,贾瑞也有些佩服,忍不住走过去看他写字。
“瑞先生。。。。。。”
少年看到来人是贾瑞,赶紧向他躬身问好。
“是兰哥儿。”
贾瑞的祖父贾代儒是族学的掌教塾师。
贾瑞也常替他处理各类杂事,偶尔也指点初学的蒙童一些学问。
所以无论是辈分还是师承,贾瑞都是贾兰的长辈。
跟贾兰的母亲,孀居冷美人李纨是正经的叔嫂关系。
贾瑞看着少年贾兰,心中颔首:
“贾兰是荣国府的读书种子,未来贾府兰桂齐芳,有贾兰的功劳。”
“他未来有这样的造化,也是因为从小下了功夫。”
不过随即贾瑞微微皱眉。
他发现贾兰的右边脸颊下居然有红色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