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极速攻坚產能倍增(第2页)
“黄工,”苏阳开口,语气平淡却带著不容置疑的权威,“问题不在设备本身,而在於控制和物理极限的结合。”
黄工一愣:“苏总您的意思是?”
“首先是软体层面,”苏阳语速不快,但字字清晰,“你们现有的控制算法,在高频指令下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滯后,而且缺乏足够的前馈预测和补偿逻辑。简单来说,就是系统有点『笨』,跟不上节奏了。”
黄工听得冷汗都下来了,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控制理论术语,而且直指核心。他没想到这位年轻的老板竟然精通到这个程度。
苏阳继续说道:“你需要组织人手,立刻修改控制软体的运动插补算法,引入更高级的预测控制模型,把系统响应时间至少缩短30%。另外,pid控制器的参数在高频扰动下鲁棒性不足,需要重新整定优化,特別是微分项要更敏感。”
黄工一边飞快地在隨身携带的平板上记录,一边点头,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苏阳说的这些优化方向,绝对是大师级的见解!
“然后是硬体层面,”苏阳的目光转向那高速摆动的机械臂,“设备在高速运行时,特定关节会產生共振,这是导致定位精度下降的主要物理原因之一。”
“共振?”黄工皱起眉头,“我们做过模態分析,並没有发现明显的共振频率在工作范围內啊。”
“那是因为你们的分析模型不够精確,忽略了高速动態载荷下的耦合效应。”苏阳淡淡地说道,隨即提出了一个让黄工目瞪口呆的建议,“你让人去找一种特殊的阻尼合金材料——”
他隨手拿起一支笔,在黄工平板的空白处飞快地画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结构看似简单的零件草图,並標註了几个关键尺寸。
“——按照这个图纸,製作一个微型动態阻尼器,安装在机械臂的第三、第五关节外侧的预留螺丝孔位上。”
黄工看著那个结构异常简洁、甚至可以说有点“简陋”的阻尼器设计图,完全无法理解这东西能起什么作用。
这不就是一个特定形状的小金属块吗?它凭什么能消除高速共振?这不符合他所学的任何减震理论啊!
苏阳仿佛看穿了他的疑惑,补充道:“这个阻尼器的材料和內部微结构有特殊要求,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也很关键。你只需要按图纸精確加工和安装就行。”
黄工心里充满了疑虑,但苏阳之前解决sg-1凝胶生產难题时的“神跡”还歷歷在目,加上刚才软体层面那番直指要害的分析,让他不敢质疑。
“好的,苏总!我立刻安排人去办!”黄工咬了咬牙,决定相信这位深不可测的老板。
苏阳又走到sg-1凝胶涂覆站前:“至於凝胶的气泡和均匀性问题,除了软体优化喷涂压力和速度曲线外,喷嘴的內部流道设计也需要微调。”
他再次拿起笔,在另一张图纸上,对那个比针尖大不了多少的喷嘴內部结构,画了几条修改的辅助线。
“这里,增加一个微小的倒角;这个位置,曲率半径再减小0。1毫米;出口这里,需要一个极细微的涡流发生结构……这样可以改善高速喷射时的流体稳定性。”
黄工看著那些几乎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的修改细节,背心已经彻底被汗水浸湿了。
这位苏总,他到底是什么人?
他对软体算法、控制理论、机械结构、流体力学……怎么可能都精通到了这种匪夷所思的程度?!
这已经不是天才可以形容的了!这是妖孽!
“好了,黄工,”苏阳拍了拍他的肩膀,“软体修改和硬体加装同步进行,我希望在四个小时內看到初步结果。”
“是!保证完成任务!”黄工立刻挺直腰板,大声应道。
他转身就像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开始调集人手,安排任务。
王鹏站在一旁,全程目睹了这一切,心中的震撼无以復加。
他现在终於明白,为什么奇点科技能在短短几个月內拿出“冰核m1”这种划时代的產品了。
有这样一位如同神明般的老板,还有什么奇蹟是创造不出来的?
张伟也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笑容,老板的“常规操作”罢了。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整个生產车间都陷入了一种高度紧张而有序的忙碌之中。
软体工程师们在黄工的亲自指挥下,根据苏阳提出的优化方向,紧张地修改和调试著控制代码。
另一边,加工车间的老师傅们也接到了紧急任务,以最高精度赶製那个奇特的“微型动態阻尼器”,並小心翼翼地將其安装到指定关节位置。喷嘴的微调也在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