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的证据(第2页)
……
【信任率:20%】
【相应歷史文物开始生成】
……
“不愧是专业人士,一下子就让信任率大幅增长。”
陆白时刻关注著事態的发展,如今事情的推进速度比他预想的还要快上一些。
隨著这条消息的传播,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他之前发布的视频,甚至主动去寻找证据证明视频內容的真实性。
曾经那些看起来漏洞百出、十分虚假的內容,此刻也变得似乎有些可信度了。
当然,质疑的声音也不在少数。
首当其衝的是《自然》发表分析文章,文章明確指出汉文批註可能是19世纪东方热时期后人添加的,並配上了维多利亚时期偽造中国文物车间的照片作为佐证。
陆白看到后,心里默默想著:加大力度。
在他看来,越是专业权威的人下场质疑,等到最后真相反转的时候,引发的热度就会越高。
……
隨著事件的进一步发酵。
又几天之后,一档名为《寻史问跡》的节目悄然上线播出。
节目邀请的嘉宾是国內资深的歷史系教授,这位教授有著丰富的考古发掘经验,曾多次主导重要考古项目。
此次节目聚焦网际网路热点,展开了一场深入详细的討论。
这也是国內相关领域专家首次公开对此事发表看法。
主持人率先发问:“严教授,您对最近网上爆火的牛顿是明朝逃亡皇子这件事怎么看?”
严教授:“这件事確实很有意思,网上的討论我也一直在关注,不过就目前而言,我还没办法对这件事下一个定论,毕竟现今掌握的证据实在太少,相关信息严重不足。”
主持人:“那现在都在做哪些研究工作呢?”
严教授:“研究工作当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近这几天,研究所的同事们通宵达旦地翻阅明史,查找各种相关史料。”
主持人:“那有什么研究成果吗?”
严教授:“很可惜,暂时还没有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明末时期皇室成员眾多,我们无法確定究竟有谁能远渡重洋,千里迢迢去到海外。”
主持人:“那您觉得这件事有可能是真的吗?”
严教授:“从个人角度来说,我肯定是持怀疑態度的,还是那句话,证据链太过薄弱,除非有新的文物出土,可目前在这方面我们毫无头绪。我们连一件与牛顿直接相关的文物都没有,一切只能等待后续与剑桥合作的研究结果。”
主持人:“是否可以通过检测dna来验证呢?”
严教授:“確实是一条可行的方案,但实施起来非常困难,谁也不会仅仅因为一个可能性,真去掀了牛顿的棺材板。”
主持人:“如果后续真的有新的文物出现,能够佐证这件事,您觉得会对现有的歷史认知產生怎样的影响?”
严教授:“影响会非常巨大,可以说是顛覆性的,说实话,我都难以想像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这件事影响范围太广,证实的难度也极高,未来必然困难重重。”
这场访谈持续了整整三十分钟,除了开头关於牛顿事件的討论,其余时间大多在讲解明史相关知识。
节目播出后,网上瞬间热闹起来,消息铺天盖地。
某鉴宝直播间,短短一个晚上,就冒出了十几个號称是明朝皇子逃亡路上遗落的物件,可谓是非常开门。
但结果自然是无一真品,全是贗品。
某些购物网站也迅速嗅到商机,实时推出了牛顿x明朝主题的周边產品,趁著这波热度赚得盆满钵满。
各方下场,越发混乱。
而就在这时,一则全新的消息传来,瞬间將事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潮。
“伦敦一地铁工地出土一占星学会石碑,碑文记载『牛学士授浑天仪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