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dna(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对於这件事分裂出好几个派別。

修正主义派指出,应该直接对牛顿墓穴进行开棺。

高举“科学真相不应困於棺槨”的旗帜,並呼吁国际科学界支持这一行动。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更为精確、全面的调查,才能真正还原歷史真相,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小打小闹。

与之相反,原教旨守护者要求將牛顿dna列为“人类共同文化遗產”,並坚决禁止任何形式的检测行为。

他们打出“科学好奇心不能凌驾於逝者安寧”的口號,认为这种检测行为是对牛顿这位伟大歷史人物的不尊重,是对传统和逝者尊严的褻瀆。

完全相反的双方在网络上激烈爭吵。

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同时。

他们不仅仅局限於网络上的隔空爭论。

还召集人群,走到了街上。

在伦敦,一场名为“保卫牛顿”的集会爆发了。

他们砸碎浑天仪模型,试图以此抵制“东方对科学史的入侵”。

並呼吁政府停止与东方的合作,应该禁止对牛顿文物的研究,让歷史待在博物馆里,而不是研究所里。

与此同时,一些留学生在涂鸦墙上画下牛顿头像,並为其配上了明朝的衣物,旁边还写上“知识没有国界,但认知需要坐標系”,以此表达对检查dna的支持。

一时间,爭议不断。

隨著各方反应的不断升级,伦敦的这场集会迅速引发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一些西方媒体开始对这一dna检测的动机提出质疑,甚至將其贴上了“文化霸权主义”的標籤,认为是东方大国的一次文化入侵活动。

然而,国內媒体则坚定地强调,这是一次纯粹的科学探索之旅,其核心目的在於还原歷史的真相,推动人类对科学史的认知向前发展,而非別有用心。

在舆论的喧囂中,国际科学界保持了一定的谨慎。

“科学需要证据,但更需要理性。”一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在接受採访时表示,“我们不能被民族主义或情感所左右,而应以客观的態度对待这一发现。”

他们呼吁各方保持冷静,避免將科学问题政治化。

国內论坛表达则更加直接。

“有人不想看到东方文化在世界上发展。”

“这不废话,如果证实了,那不是证明他们什么都没有。”

“这才哪到哪,以后有他们急的。”

“下一次你给我说爱因斯坦是祖冲之转世我都信。”

“別管他们,难不成还能影响既定的事实?”

在舆论的压力下,中国dna实验室和欧洲人类进化研究中心联合发表声明。

表示將严格按照科学標准进行检测,並確保过程透明公正。

实验室负责人表示:“我们期望藉助科学的力量,为这段扑朔迷离的歷史提供一个清晰、准確的答案,而不是让其演变成引发更多爭议的源头。”

隨著检测日期的临近,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牛顿的头髮dna上。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关於牛顿身份的爭论,也成为了全球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標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