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採购科巧合(第2页)
厂子西边那个平时锁著门的“技术革新”三號实验室,昨天晚上发生了事故。据说是一次重要实验进行到关键阶段,突然发生了剧烈的异常反应,伴隨著一声轻微的爆炸,整个反应釜都报废了,珍贵的实验材料也毁於一旦。
当天下午的生產例会上,有人看到李卫国副厂长前所未有地发了火,把技术科的人骂得狗血淋头。但查来查去,所有的实验步骤和操作都完全符合规程。最后,技术科把锅甩给了原材料,说可能是某批次的催化剂纯度有问题。
可採购科拿出的质检报告和入库单,又显示一切合规。最终,这场不大不小的事故,只能被归咎於一次倒霉的“意外”。
何雨柱知道,他的第一次“巧合”,成功了。
李卫国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吃了这个哑巴亏之后,立刻加强了对自己秘密项目所有物资的监管。下一次採购,他甚至亲自指定了供应商和运输车队,並派了自己的心腹全程盯办,不给任何人做手脚的机会。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你管得了採购,管得了入库,难道还能管得了马路上的车軲轆?
又过了几天,一批从外地运来的,李卫国项目急需的精密传感零件,在距离轧钢厂还有五公里的路上,发生了“意外”。
一辆拉著白菜的板车,因为车夫急著回家吃饭,拐弯时没看路,轻轻地刮蹭了一下运输零件的大卡车。
事故极小,连车漆都没掉一块。但问题在於,那个骑板车的老大爷,是个出了名的老犟筋,非说卡车司机压了他的白菜邦子,拉著司机就是不让走,两人在马路中间吵了三个小时,最后闹到了派出所。
等事情解决,卡车开到轧钢厂时,已经是三天之后了。
这被延误的整整三天,正好错过了李卫国与他背后势力约定的一个重要技术节点。据说,因为这批零件未能按时到位,导致整个项目的进度被严重打乱,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李卫国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铁青来形容了。如果说第一次实验室的爆炸,还可以归结为巧合。那么这一次精准到如同手术刀般的运输“意外”,让他彻底明白,这一切绝非偶然。
一个只会顛大勺的厨子,一个只知道傻笑的后勤科长,怎么可能每次的“运气”都这么好?每一次“巧合”,都精准地打在他的七寸上?
李卫国的办公室里,他站在窗前,看著楼下那个正叉著腰、指挥工人卸货的何雨柱,眼神中第一次闪过毫不掩饰的凛冽杀意。
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被他一度认为是“可用蠢货”的傻柱。这个人的偽装太深,运气太好,好到了诡异的程度。
他不再相信任何巧合。
第二天,一张由厂长办公室直接签发的红头文件,贴遍了全厂的公告栏。
“为加强安全生產管理,杜绝事故隱患,经厂委会研究决定,即日起成立『安全生產特別巡查组,由李卫国副厂长亲自担任组长。”
巡查组下达的第一道指令,清晰而明確:
即日起,对后勤科所有工作环节,包括仓储、採购、运输、食堂管理等,进行为期一周的全面、彻底的审查。重点审查对象——后勤科科长,何雨柱!
明晃晃的刀子,对准了何雨柱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