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页)
停工半个多月的窑厂,也就继续开工了。
潘武听了贾政的吩咐,给炭厂出的炭改名为赤焰炭,为的是与官家的区分开。只是装炭的箩筐用红色颜料画上火焰的图案,很有辨识度,又稍稍模仿贡炭的样子。
又分了三个等级,上品卖给富商,中品卖给普通官员,下品卖给老百姓。贾政想慢慢把贾府的生意铺开,面向老百姓。因此炭厂主做中下品的生意,即使是下品木炭,也都要比市面上的品质好而价格略低。产出的上等炭,大部分留给贾府使用。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来得更早,京城开始大规模用起了炭,炭厂生意越来越红火。
乌修业判了刑那天,贾政才把田庄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贾母。贾母听罢,心里有点不赞成贾政的做法。本来私下就可以解决的事,没有必要闹到官府。只是自己儿子已做了决定,贾母也就选择听从。
王熙凤故意捡了一些好事来说,想要调节气氛。
“老太太,你不知道啊!前些日子我派人去过了那个炭窑,说是产出的木炭一点烟味都没有,既耐烧,又暖和,足可和贡炭相比呢!”王熙凤见贾母脸色有所和缓,继续说道
“今年冬天来得早,京城每年冬天都足有四五个月,这么一看的话,咱们的窑厂光是一个冬天就不知道要有多少出息呢!”
贾母终于笑了“你这个凤丫头啊,一旦提到银钱,脑子里就没别的东西可想了!”
众人见贾母终于说笑了,很是松了一口气。
贾母屋里,重又欢声笑语。平儿从外进来,走到王熙凤身边说了句话。
王熙凤听罢,脸色沉了沉。
“老太太,金陵那边的管事来报账了,我先去看看。”王熙凤笑着对贾母说。
贾母看王熙凤的神情,就知道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就对王夫人说“你也同去”,又吩咐其他人都散了,她今日乏了。
若是金陵来人,定是乌家人来求情,不年不节的,报什么账?
她年纪也大了,不想看到这些事情,也管不过来,就让小辈的去处理吧。
贾母想到这里,叹了口气。
此时,在王夫人院子的主厅,乌家人已跪在了地上,颤声求着情。
王夫人见他们说来说去,全是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听着头疼心烦,就没说话。
“没有把你们全家都发落了,已经是主子们容情了,你们如今还跑过来求情吗?哪里来的胆子!”王熙凤拍了桌子,呵斥道。
“错已经犯了,只求太太奶奶们看在乌家几代人为府上办事的份上,绕了他一命吧。判了流刑,离死也不远了!求太太和二奶奶慈悲!”乌进忠不住地磕头求情。
他已有六十多岁,头发半白,此时声泪俱下,不停磕头,让旁人看了的确动容。
贾政刚进院子,就听到了哭声。他身后还跟着四个孩子,不想让孩子们看到这些,贾政就嘱咐奶娘丫鬟们带孩子们去园子里玩一玩。
王夫人早就看到贾政走到了门口,她轻轻推了推王熙凤,示意她贾政来了。
贾政进了屋,王熙凤本来想起身让座。贾政却径直坐到了炕桌前,示意王熙凤坐在原位。
贾政喝了口茶,问道“你早就知道乌修业犯了错?”
乌进忠犹豫了一下,点了头。
贾政本来还犹豫是否要把乌家连根拔起,此时知道了乌进忠知情不报,也就不再犹豫了。
“你一直说乌家世代为贾家办事,可是凡事总有个规矩,乌修业自己破了规矩,欺侮主子,你却容情不报。你有没有想过乌修业犯的错足以让你们乌家都丢了饭碗?”贾政神情严肃,不留情面。说罢,把手里的茶盏摔到了地上。
褐色的茶水溅湿了乌进忠的衣摆,他抖得更厉害了。
“凤丫头,一会儿去告诉你珍大哥,把乌家犯的事情详细说了。”贾政吩咐王熙凤。
“告诉他们,咱们要把金陵那边田庄上凡是乌家的人都换了,看他们东府要不要也这么做。”
王熙凤应下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也只是按府上的规矩做事。想必,乌庄头之后不会心生怨恨吧?”贾政起身给自己重新倒了杯茶,开口说道。
乌进忠见贾政亲自出面,贾母也丝毫没有传话,知道这个事怕是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他狠狠心,咬了咬牙,大声说道“小人愿意代侄子受罚,请老爷把奴才流放了,让乌修业回金陵伺候母亲吧!算是成全他的孝心!”
“说什么浑话,你一个做叔叔的,何苦为了侄子做到这个地步!”王熙凤也隐隐有些同情他,一把年纪了,何苦呢!于是忙阻止他继续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