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新生报到(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国际化?”顾凛一边打开行李箱,一边好奇地问。

“对啊!”周泽来了兴致,放下手机,“你没听说吗?咱们燕京文化大学这几年野心不小,拼命往『国际化』上靠。你看那校门口牌子,『文化大学』下面是不是还有一行小字『InternationalCampus』?听说引进了不少外教,合作院校也多,交换项目不少。食堂据说还专门开了个国际风味窗口,不知道是真是假。”他语气带着点调侃。

李铭比较务实,说:“国际化程度还不好说,但硬件确实在提升。这宿舍条件,比很多老校区的强太多了。听说图书馆新馆也是按国际标准建的,藏书和数据库都很丰富。对我们学计算机的,资源很重要。”

三人一边整理各自的行李,一边闲聊起来。

周泽性格外向,问顾凛是哪里人,听说他是北京本地的还羡慕了一下“离家近”。

李铭话不多,但聊到学校设施和选课系统时很健谈。

顾凛也渐渐放松下来,分享了一点老家的见闻,当然,北疆的经历暂时被他压在心底。

整理得差不多,周泽伸了个懒腰,提议道:“哥几个,行李晚点再细弄?咱先去校园里溜达溜达,熟悉熟悉地形?顺便看看食堂在哪,肚子有点叫了。”

李铭表示赞同。顾凛也正想摆脱整理行李的琐碎,立刻点头:“好啊。”

三人穿上鞋,锁好207的门,一起走出了松园3号楼。

下午的阳光正好,微风轻拂。

三人沿着宿舍区干净的道路随意走着。

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和银杏,树下有长椅,偶尔能看到捧着书或戴着耳机走过的学生。

他们路过了气派的图书馆新馆,路过了几栋造型各异的学院楼,还看到了宽阔的塑胶跑道和绿茵场。

周泽兴奋地指指点点,说以后训练就在那。

校园很大,绿化很好,既有传统大学校园的林荫道和红砖建筑,也有充满现代感的玻璃钢构教学楼和实验中心。

他们甚至真的在食堂门口看到了“国际风味”的招牌。

路上能看到不少肤色各异、说着不同语言的留学生,印证着周泽关于“国际化”的说法。

“看那边!”

李铭指着远处一片被围起来的工地,“听说是在建新的国际交流中心和学生活动中心,看来学校是真舍得砸钱。”

周泽摸着下巴:“啧,这环境,这硬件……就是不知道学费是不是也跟着『国际化』了?”他开了个玩笑。

顾凛安静地走着,感受着脚下陌生的道路,呼吸着充满活力的空气,看着身边两位性格迥异的新室友,心中那份离家的淡淡愁绪和对未来的茫然,似乎被这崭新的环境冲淡了些许。

三人不知不觉走到了松园附近最大的学生食堂——“百味园”。

正值饭点,巨大的三层建筑里人声鼎沸,各种食物的香气扑面而来。

“嚯,这规模!”周泽仰头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眼睛放光,“比我们高中食堂气派多了!走走走,饿死我了,看看有啥好吃的!”

他们在一楼入口处用校园卡充值机存了些钱,然后挤进人头攒动的档口区。

各种风味琳琅满目:北方面食、南方小炒、麻辣烫、铁板烧、砂锅、饺子……当然,还有那个醒目的“环球风味”档口,前面排着不少留学生。

“我靠,还真有国际窗口!”

周泽指着那边,“看那个金发妞,盘子里是啥?咖喱糊糊?”

“应该是印度菜吧。”李铭推了推眼镜,观察着。

三人最终决定先从最熟悉的北方家常菜下手。

排了会儿队,各自打了饭菜。

周泽要了份红烧排骨盖饭加两个大鸡腿,李铭选了清炒时蔬和麻婆豆腐配米饭,顾凛则要了份西红柿鸡蛋面。

他们端着餐盘,在喧闹拥挤的大厅里艰难地寻找空位。

“那边!那边角落好像有张桌子刚空出来!”周泽眼尖,端着餐盘灵活地在人群中穿梭,顾凛和李铭赶紧跟上。

好不容易坐下,三人都松了口气。食堂的空调开得很足,驱散了外面的暑气。他们一边扒拉着饭菜,一边继续着刚才关于学校国际化的话题。

就在这时,周泽正夹起一块排骨往嘴里送,动作却突然顿住了。

他的目光像被磁石吸住一样,直勾勾地越过顾凛和李铭的肩膀,投向食堂入口的方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