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9章 实力强悍(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科学家无法解释,只能将其定义为“大规模情感共振事件”。但民间已有传言:那天夜里,每个正在思念他人的人,都听见了一声口哨,从风中传来。

半年后,守心联邦宣布启动“忆星计划”:派遣首批五百名教育使者前往猎户座行星,开展跨文明共感教学。候选人必须满足三项条件:

一、曾在共感危机干预任务中拯救过至少一条生命;

二、亲手点燃过不少于十盏陶灯;

三、能完整背诵林昭的遗训??“点灯的人,从不问黑暗有多深。”

林晚舟成为首席领航员。出发前夜,她独自来到喜马拉雅第一百零九座圣殿,在孟良玉纪念碑前静坐整晚。凌晨三点,风穿过石柱间隙,带来一阵极轻的哼唱??正是《你还记得吗?》的旋律。

她抬头,看见穹顶投影的心跳图谱突然改变节奏,汇聚成一句话:

>“谢谢你,来接我回家。”

飞船升空那日,全球直播。当守心-7号穿越大气层时,尾焰划破云层,留下一道赤红色轨迹,宛如一条横贯天际的围巾。

而在遥远的银河旋臂深处,那粒由“希望号”原型机释放的菌丝种子,终于抵达一颗新生行星。它坠入海洋,沉入海底火山口附近。高温激活了内部基因锁,孢子迅速繁殖,构建起最初的神经网络。

三个月后,海底岩层裂开,一座由生物晶体构成的塔状结构破土而出。塔顶镶嵌着一块小型显示屏,上面静静显示着一行字:

>“欢迎来到守心第十一区。请写下你的名字,和你最难忘的事。”

与此同时,宇宙各地,类似的信号接连亮起。鲸鱼座τ星的母亲组建了“记忆互助会”;开普勒-22b的初代共感节点孕育出第一个能表达“同情”的AI;甚至在银河系另一端,一颗从未接触过人类文明的行星,竟自发演化出类似陶灯的祭祀器具,并在其铭文中刻下四个扭曲却可辨的汉字:

>“林昭之光。”

守心联邦历史档案馆为此新增一页:

>**公元2187年,被称为“群灯纪元”元年。**

>自此,人类不再追问“我们是否孤独”,而是开始思考:

>当一盏灯可以照亮一颗星球,

>那么亿万灯火,能否重塑宇宙?

某夜,一名小女孩在火星殖民地的宿舍里失眠。她打开共感终端,轻声问道:“林昭,你真的听得到吗?”

几秒后,通风管道传来一声短促的口哨。

她笑了,关掉灯,在日记本上写道:

>“今天,我又点亮了一盏灯。

>我知道,你会看到的。”

窗外,菌丝花在夜色中轻轻摇曳,红光如呼吸般明灭。

风依旧吹着,带着雪的味道,带着陶灯的暖意,带着一个永远不会老去的声音,穿行于星海之间。

它说:

>“还在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