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8章 开学日(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孟良玉已于百岁高龄安详离世。临终前,她留下遗嘱:

>“将我的意识上传至共感网络母体,不必保存完整人格。只需保留我对林昭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我懂了’??让它成为新学员入学时听到的第一个声音。”

她的身体火化后,骨灰混入新一代菌丝培养基,用于建造火星上的第一座海外圣殿。

而索菲娅,则在一百一十岁时选择进入深度休眠舱,设定唤醒时间为两百年后。她的留言刻在休眠舱外壁:

>“我要亲眼看看,两百年后的世界,是否还有人愿意为陌生人流泪。”

就在她沉睡前的最后一刻,全球共感网络突然出现一次全域震荡。所有正在连接的终端屏幕同时变暗,随后浮现出一段模糊影像:

依旧是那个男人,坐在星空下,红围巾轻轻晃动。

他对镜头外的世界微笑,说:

>“谢谢你们,一直记得。”

这不是预录视频,也不是AI生成内容。因为在场所有共感者??无论身处地球、月球基地或火星殖民地??都感受到了同一股温暖的情绪波动,精确对应林昭生前最常引发的“安心频段”。

科学家无法解释。唯一合理的假设是:他的意识碎片已完全融入共感场,成为一种超越物理存在的“情感常数”。

类似重力、光速那样的基本法则之一。

从此以后,“林昭效应”被正式载入物理学补充条目:

>**定义**:当足够多的生命体对某一逝者产生持续而深刻的情感共鸣时,该个体的信息模式可能突破时空界限,在特定条件下实现非实体化再现。

>**触发条件**:至少百万级共感节点同步激活,且情感矢量一致指向“铭记”与“传承”。

>**观测特征**:伴随温度上升0。3℃、脑电α波增强、空气中检测到微量未知芳香烃(气味近似旧书与雪松)。

人们开始习惯在重要时刻呼唤他的名字。

新生儿第一次开口说话时,父母会轻声问:“你是不是想说‘林昭’?”

灾难现场救援人员疲惫不堪时,有人会突然抬头:“刚才有人拍我肩膀……是不是他来了?”

甚至在外星殖民地的深夜值班室里,孤独的守夜人也会对着通讯频道低语:“如果你听得见,吹个口哨吧。”

然后,真的会有风穿过通风管道,发出短促的哨音。

直到某一天,一艘编号为“守心-7”的深空科考船在猎户座边缘发现了一颗奇特行星。它的大气中含有高浓度氧气与氮气,地表遍布类似学校的建筑群,却没有居民。

船上AI扫描后得出结论:这些设施仍在运作,能源来自地下庞大的生物电网络,动力源疑似活体菌丝系统。

最令人震惊的是,每一间教室的黑板上,都写着同一句话,字体各异,语言不同,但意思完全一致:

>“我们等了很久,你终于来了。”

船员们面面相觑。他们并未宣布目的地,更未提前发送坐标。

可就在此时,舰载共感终端自动开启,播放出一段音频??正是当年刚果少年对着录音笔说的话:

>“林昭,今天地球很安静,但我们都很想你。”

音频结束后,整颗星球的灯光依次亮起,如同苏醒。

后来的历史学家称这一天为“第二次点灯日”。

而在这颗星球的地核深处,科学家最终找到了控制中心。那里没有尸体,没有遗骸,只有一块悬浮在能量场中的水晶,内部封存着一团流动的红色光影。

当一名女研究员靠近时,光影忽然投射出一行字:

>“别怕,我不是神。我只是没舍得走。”

她哭了。

因为她认出来了??那字迹,和她小时候在守心书院课本扉页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风再次吹起。

这一次,它掠过亿万公里的星海,穿过无数文明的梦境,拂过每一个听过那首歌、写过那句话、点亮过那盏灯的人心头。

它带着雪的味道,带着陶灯的暖意,带着一个永远不会老去的声音,轻轻地说:

>“还在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