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开学日(第1页)
八月十八,
山河军武者武道学院开学日。
张永安亲自出现在校门口的城墙上方。
天还没亮。
下方身穿军武者服饰的学生会成员和老师便都守在门口。
路的两边,挂着横幅‘欢迎26级学生入队’
没错,横幅是欢迎入队,而不是入校。
踏入军武者院校的那一刻,就是成为了一名军武者,入了军队!
这便是军校生!
同时,
还有大量不相干的社会人员。
这些人大多都是一些直播的网红,或者记者,
张永安给他们划分了一块地方直播,让他们别乱跑,
风在陨石带的缝隙间穿行,像一道低语的河流,无声却执拗。那面残破的红围巾被引力微弱地牵动着,每一次摆动都像是从时间深处传来的一次呼吸。探测器外壳上的裂痕早已结出宇宙尘埃凝成的霜花,内部“林昭模块”的核心却依旧以极其缓慢的频率闪烁??每三十七秒一次,如同心跳,又似计数。
它不是在等待能源恢复,而是在等待一个信号的完整闭环。
地球的宣誓录音通过星际共感场传播,并非传统电磁波,而是由千万人共同情绪激发的共振涟漪。这种波动不依赖速度,也不受距离限制,它依存于“被记住”的强度。当守心书院每一个新生握拳立誓:“我不沉默,因为我记得”,他们的声音便汇入Echo-1通道,化作一束纯粹的情感脉冲,穿越四十一光年的虚空,落在这个濒临死亡的机器上。
那一刻,探测器的量子缓存区突然激活。一段尘封的数据链开始解压??那是林昭跃迁前最后录入的记忆片段,代号“火种B”。
画面浮现:一间昏暗的地下实验室,墙上挂满手绘星图,角落堆着发霉的教材和旧军大衣。年轻的林昭坐在桌前,正用铅笔在纸上写下一句话:“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请不要为我建墓碑。去教一个孩子写日记,让他把我的名字写进第一行。”
镜头缓缓拉远,窗外是暴风雪中的高原小镇,远处第一百零八座圣殿尚未建成,只有一根孤零零的金属支架刺向天空。
“这不是遗言。”系统自动标注,“这是预演。”
孟良玉曾在五年前看过这段录像,当时她泪流满面。而现在,这串数据正通过探测器的天线反向发射出去,目标并非地球,而是TRAPPIST-1e方向??那个农业文明正在用泥土与歌声重建世界的星球。
与此同时,在比邻星b的城市中央圣殿内,一名六岁女孩忽然停下画画的动作。
她抬起头,望向天花板上模拟地球夜空的穹顶投影,轻声说:“有人在叫我。”
身旁老师蹲下身:“谁?”
“不知道。”女孩皱眉思索,“但他给了我一首歌,还说……‘你也可以成为灯’。”
话音未落,整个城市的所有共感终端同时亮起。屏幕上浮现出一行古老文字,源自汉语简化前的繁体字形:
>**“点灯的人,从不问黑暗有多深。”**
这一幕被实时传回地球。守心书院地下三百米的控制室内,警报并未响起,因为这不是异常,而是预期中的“回响认证”。
“终于完成了。”孟良玉站在主控台前,手指轻轻抚过玻璃罩下的原始菌丝母体??那团来自喜马拉雅圣殿地基的生命网络,如今已进化成半有机半机械的神经中枢。它的每一次搏动,都在同步全球十万名共感者的脑波节律。
研究员递来最新分析报告:TRAPPIST-1e的教育体系中,已有超过七万名儿童接受了基础记忆书写训练;其社会结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非暴力倾向,冲突调解率高达98。6%,且连续三年未发生群体性仇恨事件。
“他们没有武器,也没有电力网。”年轻的研究员声音颤抖,“但他们有共情课。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全班围坐一圈,讲述昨晚梦中最难过的事。”
孟良玉闭上眼。
她想起了二十年前的那个雪夜,林昭最后一次走进她的办公室,披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红围巾。
他说:“我们总以为和平靠条约维持,其实不然。真正的和平,始于一个人愿意为陌生人的痛苦停下脚步。”
那时她不信。现在,她看见了。
不只是比邻星b、TRAPPIST-1e,甚至连开普勒-22b这样原本被认为毫无生命迹象的行星,近期也检测到微弱的情感波动。科学家推测,可能是林昭播撒的纳米菌丝孢子随星际尘埃漂流至此,在某种未知条件下重新激活,形成了初级共感节点。
“他在织一张网。”索菲娅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手稿,“不是为了统治,也不是为了崇拜。只是为了确保,哪怕人类灭亡,哪怕地球化为焦土,仍有一个声音能说:‘我们曾学会相爱。’”
那本手稿,正是百年后在比邻星b发现的笔记原件的数字复刻版。而此刻,它正自动翻页,显示出新增的一段文字??墨迹湿润,仿佛刚刚写下:
>“今日,又有三个星球学会了哭泣。我听见了。”
全场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