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第1页)
“怎么样了?”鹤行风收拾好自己,站在房门口问道。
“我有两种猜测,要么是凶手故意为之,提前告诉我他们的下一步计划,同时这也是赤裸裸地挑衅,就像是说‘就算把计划摆在我们眼前,我们也于事无补’;要么是他们中出现了内乱,想要借我的手去对付其中一拨人。
前者像是枭獍之徒,天性残忍,有很强的操纵欲、控制欲,他们会通过一系列挑衅行为来获得快感,享受受害者‘无能为力’的反应;
后者则是借刀杀人,也反应了他们内部并不团结、相互信任。
对于凶手,我更倾向于前者。”
宋楚惜静静地盯着鹤行风的双眸,陷入沉思,她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的记忆碎片,偶有零星几块被她拾起又放逐,沉着着说:“或许对方早有破绽,但被我漏掉了。”
而那位糕点爷爷无辜受累,莫不是因为发现了他们的计划?
正思索间,宋楚惜忽然想起了什么,忙回到寝屋内,从妆奁下的抽屉里取出了上回在“流酥记”带回的丝巾。
她将两块帕子有刺绣的位置摆放在一块比对,狐疑道:“是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鹤行风上前,观察了一番后,并不能够肯定的点头,他说:“臣不是很懂,还是请资历深的绣娘来看看吧。”
“好,我去让阁主查查。”
宋楚惜看着刺绣上头的诗句,回想起当日在“流酥记”的对联,无一不是想表达:救济天下。
他们究竟想做些什么来达成这个目的?
……
不知不觉间,年节将至,冬宴在井然有序地筹办中,各封地的皇子陆续赶回京城。
这日一早,京都就开始飘起了雪粒,似碾碎的珍珠,从苍穹洋洋洒洒地飘落人间。
雪粒撞在皇宫宫殿的青瓦上,发出细密的沙沙声,只见宫人们匆匆穿行于廊庑之间,呵出的白气在冷风中顷刻消散。
紫宸殿内,烛火通明。
宫人们忙碌地布置着会场,在盘龙柱上挂起红绸,绣着龙凤呈祥图案的红绸盘旋而上,在殿内烛光的照耀下,绸缎泛着细碎的金光,大殿四周的熏炉吞吐着暖雾,将这里化为仙境。
太监们来回巡视,低声指点着宴席的布置。
今夜,宋乾帝将在此设宴,庆贺国泰民安。
“皇后娘娘近来凤体欠安,将娘娘的坐褥多加一层紫貂褥,再在案几周围铺上一层暖桌帷,案几底下置上熏笼,冷了便立马更换,切莫疏忽大意。”太监尖细的声音在殿中回荡着。
而此刻,谁也没有察觉到,殿外回廊的阴影里,两道身影正静静注视着这一切。
“母后病了许久,心里一直挂念着大哥。”雪粒子簌簌地敲在紫宸殿的瓦上,宋婉宁拢了拢披风领口,指尖在袖中微微发颤。
宋永昭神色柔和道:“多谢母后关怀,我昨日入宫请安时,碰见了五弟,倒比从前沉稳许多。”
“可父皇还是最属意大哥不是吗?
宫人都说父皇冷落大哥,可实际上,父皇自登基后就已经在为大哥筹谋,母后与崔母妃先后有孕,父皇下令让大哥即刻启程前往封地,就是害怕会有人加害大哥。
后来赐婚一事惹得父皇震怒,是因为父皇早就为你选好了正妃,贵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嫡女,大哥却抗旨,定要娶罪臣李氏为正妃。
母后前去劝慰父皇,被罚了禁足,可是大哥竟如愿以偿。
大哥,还要自欺欺人吗?”
宋婉宁冷静地注视着宋永昭,他面容白皙,眼眸一直明亮而柔和,神色间自带疏离的矜贵之气,恰似清风霁月。
“此事不可妄议,今日我就当没听过。”
话音落下,宋永昭果断转身离去。
宋婉宁蹙着眉看他走远的背影,攥紧了手中的帕子,深深地吸了口气,一股冰凉的气通入鼻息,激得她打了个冷战。
“殿下其实不该说这么多的,大皇子现下只怕是起了警惕。”侍女侧立在宋婉宁的身边说道。
只见宋婉宁轻轻摇了摇头,“来不及了,形势严峻,母后手里必须要有一位皇子,否则……真的来不及了。”
宋婉宁一连说了好几个“来不及”,侍女在一旁疑惑不解,不明白宋婉宁指的是什么。
时间到了傍晚,暮色沉沉,紫宸殿外风雪渐歇,檐角悬着的宫灯次第亮起,在积雪上投下晃动的光影。
殿内,炭火烘得暖意融融,沉郁的酒香在空气中浮动,丝竹声里,宫人们捧着精致的餐盘穿梭其间。
宋楚惜到时,殿内皇子公主都已经到齐,那是她第一次瞧见李长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