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chapter15(第1页)
学生时代的热恋,大多太过年轻,太过青涩,像一场仓促的烟火,绚烂夺目却转瞬即逝。
那时的心动纯粹又汹涌,却往往敌不过现实的洪流与成长的岔路,最终只留下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和一段被岁月温柔封存的回忆。
如今,她依然会喜欢、会怀恋十七岁时那个勇敢又懵懂的自己,但她也会更爱27岁的自己,喜爱岁月赠送的这份馥郁的礼物。
徐婷在群里发布了离婚证的照片,蓝熹也发布了一张和弟弟蓝浩在高速上开车的照片,宣布正式离开上海。
这座城市,曾见证她褪去青涩、踉跄成长,一步步从懵懂走向成熟,也在人海与浪潮中,留下她跌跌撞撞却始终向前的身影。
黑白双煞两只猫安静地偎在她身侧,一同注视着窗外不断掠过的风景。
蓝浩退伍转业回了鹭城,他们一家四口终将团圆,回了鹭城的家。
s大进入暑假,校园渐渐安静下来,但图书馆的工程却进度紧迫,林和颂同样忙碌,前往北京出差。
蓝熹走的时候,将自己养了多年的仙人掌放在了他的门口,盆底压着一张素白卡片,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好好养。”
车驶下高速时,天际已泛起了朦胧的灰白色。
凌晨五点的鹭城笼罩在静谧的薄雾里,老蓝和妈妈早已守在了小区门口,身影在路灯下拉得长长的。
老蓝盯着后备箱里那几只塞得满满的行李箱,喉头滚动了一下,良久才望着女儿感慨道:“好像……你去上海念大学,一读就是快十年,如今总算学成回家了。”
蓝熹笑着上前挽住他的手臂,亲昵地晃了晃:“哎呀,你家姑娘终于回家啦!做了什么好吃的早餐呀?饿坏了。”
蓝妈拎出黑白双煞的猫包,笑着催促:“什么都有,赶紧先把东西都拿上楼再说。”
小区门口已有不少早餐店亮起了灯,蒸汽袅袅。老蓝拍了拍儿子蓝浩的肩,“去门口买几袋豆浆回来。”
蓝浩当了这些年兵,身姿挺拔高大,站在晨光里格外显眼,只是常年的训练让他皮肤黝黑,笑起来时露出一口格外白的牙,应了声“好”。
终于回了家,这套房子是2年前买的,半旧不新的小区,复式顶楼,离老蓝经营的店铺不远,日常照应起来也方便。
不过之后蓝熹要进岛上班,估计就得依靠换乘地铁通勤了,鹭城的交通状况自然与上海无法相比,若是开车,十有八九要堵在进出岛的大桥上。
相比之下,蓝浩就便利多了,他就职的消防大队就在隔壁街道,步行不过10分钟。
这间房子虽没有承载他们儿时和青春的记忆,但老蓝格外用心,她和蓝浩的房间都在二楼,几乎是按照他们当年房间的格局和色调来布置的,熟悉的书桌位置、同样质感的窗帘,甚至床头灯都选了一模一样的暖光。
他们一家四口,从早年拥挤的小房子,到后来宽敞的别墅,如今又回到这样温馨紧凑的楼中楼。
一路起起落落,最该感恩的,便是老蓝和妈妈那份始终如一的乐观与拼搏,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总能将日子过得踏实温暖。
老规矩,老蓝又在自家店里张罗了2桌,邀来亲朋好友聚餐。
曾经因老蓝破产欠债而冷眼相对的亲戚,如今又重新聚在了一起,其乐融融一片,笑语不断,仿佛从未有过那些难堪的隔阂。
明明最艰难的那几年,这些亲戚还曾在家族群里冷言冷语,话里带刺。可那时候,确实是老蓝欠了债,理亏之下,也只能默默忍着,无从回嘴。
好在,那样痛苦而难堪的日子,终究是过去了。
席间气氛热络,大伯母笑着凑近,关切道:“蓝熹和蓝浩也都到了成家的年纪啦!尤其是蓝熹,过完年就该二十八了吧?”
她拍了拍蓝熹的手背,语气热忱,“回头大伯母给你介绍几个,绝对都是靠谱的好人家。”
蓝熹害羞笑笑,没接话。
这样的话题,近两年几乎成了每次家庭聚会的固定环节。放眼整个大家庭,似乎也确实数她年纪稍长了。就连比她小两岁的堂妹都已步入婚姻,堂哥堂姐们更是纷纷二胎绕膝,唯有她仍形单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