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20230(第1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林泽抽出第一张纸,开始讲解道,“咱们村现今有两大买卖,一是咸鸭蛋,二是石头器具。这些买卖都要全村人一起干才好,此前的咸鸭蛋各家自己弄自己的,若是咱们买卖铺到府城、京都,大伙觉得还行吗?”

听得林泽这个发问,林郁明头一个回答,“泽哥儿,自个管自个儿家腌咸鸭蛋四不成的。一是品相不好把控,二是各家容易为了抢生意生出许多嫌隙。”

五叔公把旱烟杆子放下,“实际上你们这次回来,说要把咸鸭蛋卖到府城。我们几个老头子是有些担忧的,万一哪家不能按时拿出人家定好的咸鸭蛋数目,咱们村其他人家卖咸鸭蛋也要受影响。泽哥儿,咱们得像你那日说的,一起干才能把买卖做大。”

林泽点头,表示很赞许这个想法,“大伙自己干了大半年,看来已经明白自己家各管个腌制盐鸭蛋去卖,就算各家互相搭把手也挣不上大钱。我的想法是咱们全村一起出钱出力办两个大作坊。大头就是地皮、建作坊房子的钱以及买入制作咸鸭蛋和石头桌椅原料的钱。各家按自己能力出钱出地入股,每家最少一人进这两个作坊干活领工钱。”

林郁盛见有人还不大清楚,便接过话头解释道,“作坊活计种类多样,妇人、娃儿可以在村里干些清洗鸭蛋、定期检查各缸鸭蛋腌制情况,石头桌椅原料磨粉,外出采买鸭蛋、碎瓷片、碎土砖还有铺头买卖等不同活计。咱们把这些活计的月钱都定个数,到了月底按这个来给大伙发钱。作坊挣到的银钱除了每个月采买原料、购置生产所需之物以及给大伙发月钱外,其余的银钱一直存在账面上,等年底盘完账册,咱们就按原先各家入股的多少,再给大家分一次年钱。另外咱们得特意留出一部分每年所挣之钱,用作年节祭祖、购置族田,开办族学,携老扶弱。”

林泽听他爹说得心里可激动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真正要做的是什么。

他要创办林氏公社,把全族生产要素糅合起来,搞族内有限的集体经济。看着这个计划在一点点落实,林泽已经在期待在这个时代出现一个有点社会主义性质的小型族群。

而且这种高度捆绑的集体公有制经济,可以最大程度利用有限的资源,办好一件大事,对经济发展能起到较为重大的作用。

林泽相信,没有永远团结的族人,但如果大家有共同的利益就不一样了。等他们把

族内公有制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人人都是既得利益者,人人都会自发性维护这套制度。

“照泽哥儿和盛哥儿的话,咱们这两个作坊算是全村一块做的买卖?平时按大伙自己出力多少拿月钱,即便平时帮不上的,只要入了股,到年底还是有银子拿。这、大哥,说句良心话,咱们是沾了泽哥儿的光,跟着挣了些银子。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两样都该是泽哥儿自己的买卖,怎的能算大伙都有份?你们家吃亏啊。”三叔公看着老爷子道。

另外几人都点头表示认同三叔公的意思,大家一开始就是打算给给族长家干活,帮忙打理这两桩买卖。族长肯定不能亏待大家,能帮忙的定然都有银子拿。

可是现在林泽父子俩表达的意思是,这两桩买卖他们拿出来让全族人一块入股干,挣了多少银钱都归大家一起的。愿意来帮忙的发月钱。就是干不了一点活计,到了年底都有银子拿。

别说他们没做过大买卖,不晓得这两桩生意有多挣钱。这大半年卖咸鸭蛋,全村心里都有数。

“泽哥儿、盛哥、族长,你们再想想?你们去京城,家里的买卖咱们定然会好好看着的。”林郁生都忍不住劝道。

“这事我们家已经商量好了,就这么办。只要咱们全族都有份,作坊的事就是大家的事,自然不会有人不尽心。我们家深受族里信任,带着大伙过上好日子是应该的。有了这长久的财路,咱们族里的人心就能牢牢紧靠在一起。大伙同心合力,咱们林氏一族定能恢复祖上荣光。还记得那块以金铸字,楠木为牌的神木吗?”老爷子目光看向在场之人,神色严肃庄重。

大家面容沉肃地点头,此刻他们已经知道为何这作坊要让族里每家都出钱、出力入股。大家在逃难中被紧紧捆绑在一起,来到新的地方一时还不熟悉,全村还是会抱团过日子,但是日子久了,免不得就会生出别的心思。

族长这是要趁着大伙最齐心之时,用这两个能让所有人都能挣到银子的作坊,将全族人都牢牢捆紧到一起。

日后不管外头局势有任何变动,他们林家村自己内里不会乱起来。在大灾大难跟前,如同火栗中的蚂蚁抱团求生,方能一次又一次抵御危险。

林泽又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各家在两个作坊里的入股份额以及相应股份要出的本金,“大家看看这些里头有哪些不够合理的,咱们现在可以改改。到时候定下来,还要劳烦长辈们去挨家挨户说明白这事。”

老爷子在他们仔细看的时候,又抛出一个震惊的消息,“过些日子泽哥儿他们父子俩带沐姐儿他们进京,我们老两口留在村里把这些事办好再去。”

林郁生都惊得瞪圆了眼,“族长,你和老太太都不去?”

老爷子摆手,示意要劝说的另外几人不必开口,“这是咱们族里前所未有之大事,我这族长不看着办成,死了都闭不上眼。再说我们去京城也没有别的要紧事,晚个一年半年不打紧。”

三位叔公和三位族叔不约而同看向林泽,希望他说两句。

“阿爷已经想好,也同我们商量过。日后还得劳烦叔和其他族亲代为看顾,这回只有阿爷阿奶在家,我和爹他们打心底是不放心的。但是他老人家意已决,我们这些做儿孙的只能听他的。”林泽无奈道。

老爷子实在太通透了,一听明白林泽拟定的计划书后,问了许多细节,然后就跟父子俩说,自己要留在桃花坪亲自把这事办好才能放心去京都长住。

后来老太太得知此事,要求陪着老爷子在村里住,待事情忙完再让林泽父子俩派人来接去京城。

“我们父子俩恳请族亲们一定要照顾好老两口!”林郁盛起身作揖道。

他们父子俩尊重老爷子老太太的想法,可为人子女怎能不担心?

老爷子说为了不耽误多福的学业,不让他留下来照看,连沐姐儿都不许留下来。他说全族那老多人,要喊个人搭把手可不是简单事?

三位叔公和林郁生、林郁明、林郁武连忙起身回礼,又朝老爷子处躬身说道,“族长一心为我们这些人,对咱们恩重如山,大伙至死不敢忘!”

三叔公郑重道,“你们放心,族长和嫂子就交给咱们照看,不让你们爷俩在外忧心……”

老爷子挨个扶起来,“都是自家人,好了好了,不必说那些外道话。这事办好,大伙自此过上好日子比什么都强。我这一把岁数,也就能动动嘴皮子,活儿还得你们干。”

大伙相视一笑,干劲十足。

第226章第226章辞行返京

搭建林氏公社的大项目林泽全家老老少少忙得脚不沾地,连老太太、林沐和多福都帮忙设计整个运行框架。

在三位叔公并林郁生几名村里颇有名望的年轻人去村里各家讲解族里最新的作坊入股之事后,收上来的入股本金远远超出的林泽他们当初的预定之数。

忙完这件大事的三位叔公,终于在五天后拿着小册子来到林泽家跟老爷子宣告这个好消息,“大伙几乎把家底都掏干净了,还有选做作坊的地也选好了。”

林泽接过小册子打开看,“各家共筹八百六十五两三钱,最少那家都出了十一两。阿爷,咱们家补够一千两的整数如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