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第12页)
“还有竞标的事……”
“为什么你总是会惹上一些麻烦呢。”
姚老师有些无奈地坐回了沙发上,琳琳也跟着小心地坐下,脸上带着些不好意思的笑,两人沉默了一会,姚老师才重新开口说道:“我还是先给你说说,我们在画里放了什么吧……”
“四张画,是薇薇亲手画的,我做的夹层,把四分实验报告放了进去,那是我们这辈子都在研究的几个项目,它们算是我们这辈子存在的意义了吧。这几个实验分别是元液&赫柏计划结合实验,人体基因图谱改造实验,记忆元转移实验,时间跳跃实验。”
“啥……”琳琳现在的感觉就是震撼,这都是什么实验!
前两个她知道,元液计划内用,赫柏计划外敷,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实验其实是成功的,她们的每周保养,其实就是这个实验的产物,而基因图谱工程,她当然记得,这个计划直接导致了那段最痛苦的日子的产生。
至于后两个,琳琳是真的觉得震撼了,也觉得自己的所谓成就,跟她们比起来,根本就是狗屁。
“除了元液计划成功了,其他其实都是失败的,没必要这么震惊。”姚老师对琳琳的震惊表情表达出了十足的开心,毕竟琳琳现在在学界也算是新星了,以她们的一生和骄傲凝结成的四项计划,能够让新时代的小家伙震惊,可以给她们带来不少心理满足。
“那也够厉害了吧……”
“这不算什么,维斯顿药剂才是我们的得意之作,咳,人类基因图谱是我在圣丽安当校长的时候主导的计划,后来失败了,现阶段的科技水平根本就不足以支持我们的想法,人类基因的调整和大脑结构的调整还是不同的。后来听说又被重启,然后被你毁了,毁的好啊。”
“记忆元转移,额,我和薇薇,还有萝丝,将人类记忆的来源归结为了记忆元组织,通过转移记忆元,我们可以把记忆完美复刻,这也算是另一种长生?具体的问题,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直接给你一份资料去看。这个实验也算是失败了吧,唯一成功的一例,只是机缘巧合罢了。”
“成功?什么意思?”琳琳好奇地问道。
“你应该认识秦奎吧,他就是唯一的成功者,只不过当时他处在昏迷状态,哎,不说他了。关于时间跳跃,这个我们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只是一个立案而已,所有实验都失败了。”
就算失败了,能够立案,并且整理出来了资料,那也已经够厉害了,琳琳正襟危坐,恢复了当时乖学生的样子。
“老师,那你觉得,有人拿走了这几个资料,是为了什么?”
“不知道,他拿走也没用,我这也有备份啊,还是说薇薇事后又添加了什么资料?也不对,她走了以后,费城那边我还去过几次,没人来啊。”
两人皱着眉头讨论了一会,发现还是没什么头绪,但是张云紫的线索得到了姚老师的称赞,她决定回到非洲后,就把几个实验的资料,还有她做校长时圣丽安的所有人事调动、学院活动的资料发给琳琳。
一夜未过,两人便从俱乐部离开,琳琳去赶飞机,姚老师则是回非洲,下一次见面,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下一次不再谈论这些事情的见面,更是不知道何时才能到来。
第二天中午,琳琳在天津下飞机,打了个车,准备先回家放下行李,然后再回圣丽安。
父母早已接到琳琳回来的消息,他们可是激动坏了,拉着琳琳问东问西,当然,问的最多的还是:“你真的本科毕业了?半年就本科毕业了?”
“是啊……”
看着琳琳一脸这有什么奇怪的表情,父母互相感慨一句老了,便兴奋地拉着琳琳开始下楼。
“爸,干嘛去啊?”琳琳有些懵逼地被拉进了车里,看着车辆发动,自己回家还没休息上十分钟呢。
“你姑你姨都想你啦!咱们去看看她们!你这孩子,过年都没回来。”父亲高兴地说道。
琳琳顿时感觉天都黑了,她宁愿去做生物实验,都不愿意去跑亲戚!
是的,这就是所有中国小孩的噩梦——跑亲戚!
无论是十岁还是二十岁,亦或是三十岁,跑亲戚永远是最折磨人,最让人抵触的活动,从考了多少分呀,排多少名呀,到单位联系好了没有,考证了没有,再到结婚了没,房子买了没,车买了没,孩子什么时候要啊,亲戚们永远用最关怀你的问题,带给你最让人烦躁的心情,无论是拿关你屁事怼回去,还是拿对方孩子嘲讽回去,亲戚总能在脸皮外竖起一面比内院还高的大墙,外面是你这孩子不懂事,里面是我家孩子好得很。
琳琳坐在车里,感觉要去面对十几个张夔和田值。
但是不去还不行,父母兴高采烈,自己总不能扫兴,这是礼节,是社会规范,这一顶大帽子一扣,无论是谁都只能捏着鼻子,踮着脚尖,咬着嘴唇和那帮亲戚们笑着打招呼。
“二姑好。”
“小姑好。”
“叔叔好。”
“婶婶好。”
“哎呦!梓林这孩子的对象可真漂亮,你爸爸妈妈呐?”
“别乱说话,哎呀,孩子,她不知道,以后就把这里当自己家,啊!”
琳琳木然地坐在凳子上,看着一对亲戚叽叽喳喳地聊天,有人说一个女人是五百只鸭子,在这间屋子里的,算上自己老妈,足足有八个女人,四千只鸭子一起呱呱乱叫,琳琳直感觉自己脑袋要爆炸了。
叽叽叽叽,呱呱呱呱,哇哇哇哇,打火机的声音,吸烟的声音,男人们哈哈大笑的声音,琳琳有些后悔,自己早知道去凉子那了,谁能想得到,本来是对于过年没回来而感到愧疚,专程回来看看父母的决定,竟然被父母拉去走亲戚……
“孩子呀,有没有对象呀?”
“大姑,有了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