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1页)
街角的路灯次第亮起,暖黄色的光芒照亮了回家的路。林漾低头看着两人交叠的影子,悄悄往江辞身边靠了靠,感觉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甜甜的。
原来最好的时光,就是这样,和喜欢的人一起,逛过热闹的集市,帮过需要帮助的人,吃过一碗热腾腾的面,然后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聊着画,聊着未来,让日子在平淡的烟火气里,悄悄开出花来。
画室的晨光与街角的重逢
周一的晨光像融化的蜂蜜,淌过画室的玻璃窗,在地板上积成一片暖黄。林漾踮脚推开画室的门时,江辞已经坐在画架前了。他面前摊着一张素描纸,铅笔在纸上轻轻游走,勾勒出昨晚集市的轮廓——褪色的红横幅、弯腰收拾橘子的阿姨、糖画师傅手里亮晶晶的糖丝,连空气里浮动的尘埃都被细致地描成了细碎的线条。
“早啊,”林漾放下画夹,熟门熟路地从储物柜里翻出自己的颜料盒,“你来得好早。”
江辞抬头看他,笔尖还悬在纸上:“昨晚回去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过来补了几笔。”他指着画中一个模糊的身影,“这里想画你,但光线太暗没看清表情。”
林漾凑过去,只见画中靠近糖画摊的位置,有个捧着棉花糖的少年侧影,身形和他很像。他忍不住笑了:“我哪有那么傻站着?当时我在跟卖老毛笔的爷爷讨价还价呢。”
“那正好,”江辞把铅笔递给他,“你来补全吧,表情肯定很生动。”
林漾接过笔,指尖碰到笔杆时顿了顿。阳光落在江辞的发梢,给他白色的发丝镀上了层金边,睫毛在眼睑下投出浅浅的阴影。他突然觉得,这样安静的晨光,这样并肩画画的时刻,比省展的金奖更让人舍不得移开眼。
笔尖落在纸上,他故意把画中的自己画成了鼓着腮帮子、跟老爷爷掰扯价格的模样,逗得江辞低笑出声,胸腔的震动透过并排的画架传过来,像春天的雷,轻轻滚过林漾的心尖。
画到一半,画室的门被推开,风铃“叮铃”响了一声。赵宇背着画板,嘴里叼着半片面包冲进来:“兄弟们!省展结果出来了!”
林漾手一抖,铅笔在纸上划出道歪线。江辞放下画笔,目光沉静地看向赵宇:“怎么样?”
“李薇的《时光物件》拿了银奖!”赵宇把面包咽下去,激动地挥着手机,“评委说她的画里有‘时光的温度’!至于咱们俩——”他故意拖长调子,看着林漾紧张得攥紧衣角的样子,突然大喊,“林漾的《日照金山》金奖!江辞你帮他做的光影分析被评委特别提了名,说‘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林漾愣了几秒,突然跳起来抱住江辞的脖子,声音里全是雀跃:“我拿到金奖了!江辞,我拿到了!”
江辞被他撞得后退半步,稳稳地扶住他的腰,眼底的冰蓝漾起温柔的涟漪:“我知道。”
“还有还有,”赵宇又嚷嚷起来,“周老先生让你俩下午去美术馆一趟,说那个法国策展人正好在,想跟你们聊聊巴黎参展的事!”
画室里的欢呼声引来了路过的老师和同学。李薇抱着刚领到的银奖证书跑进来,脸颊红扑扑的:“恭喜你,林漾!”她身后跟着几个相熟的同学,手里捧着从花坛里折的小雏菊,往林漾怀里一塞,嚷嚷着要他请客。
乱哄哄的祝贺声里,江辞悄悄退到窗边,看着被人群围住的林漾。少年举着金奖证书,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阳光落在他发梢,像撒了把碎金。江辞拿出手机,对着那抹亮色按下快门,照片里的林漾在人群中发光,而他的影子,恰好落在照片角落,安静得像个守护的符号。
中午请大家去吃了街尾的麻辣烫,热辣的汤底里浮着满满的食材,像他们此刻沸腾的心情。赵宇非要跟林漾碰杯,结果喝得太急,呛得眼泪直流,逗得李薇直笑。江辞坐在林漾身边,默默把他碗里不爱吃的香菜夹到自己碗里,动作自然得像做了千百遍。
下午去美术馆的路上,林漾还在兴奋地翻看着周老先生发来的邮件。法国策展人叫皮埃尔,是个戴圆框眼镜的老先生,中文说得磕磕绊绊,却对东方美学很有研究。
“他说我的画里有‘雪山的呼吸’,”林漾指着邮件里的翻译,眼睛亮晶晶的,“还说想看看我画的老街,说巴黎的观众会喜欢这种有烟火气的作品。”
江辞帮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衣领:“那下午正好可以去拍些老街的照片,回去画成系列作品。”
美术馆的会客室里,皮埃尔正对着林漾的《日照金山》啧啧称奇。他用带着口音的中文说:“你把光线画活了,像能听到雪化的声音。”他指着画中经幡的褶皱,“这里的阴影处理很特别,是有什么技巧吗?”
林漾下意识地看向江辞,江辞上前一步,拿出平板里的光影分析图:“我们用了流体力学软件模拟雪山气流,结合实地拍摄的光影变化,计算出经幡在不同时段的阴影角度。”
皮埃尔推了推眼镜,露出惊叹的表情:“艺术需要感性,也需要理性!你们的合作太奇妙了!”他当场拍板,邀请《日照金山》和李薇的《时光物件》一起参加明年春天的巴黎青年艺术展,还留下了详细的参展指南。
走出美术馆时,夕阳正把老街的屋檐染成蜜糖色。林漾抱着皮埃尔送的画册,突然拉着江辞往巷子里跑:“快!我知道有家老相机店,说不定能找到你上次说的那种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