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2页)
在他说话时,有人挤进人群里,递了几张报纸过来,村主任就势分了分,率先垫着报纸坐下。
突然看了场闹剧,而热闹转瞬变成座谈会,应枕没弄清里面的转变因素,还是接过孟云栖递来的报纸,眉头不知皱了多少次,最终还是坐下了。
“好了,大家想好就说,没人会笑话的。”村主任说着,从衣兜里拿出巴掌大的小册子,掏了掏衣兜,没摸到笔,顺势往孟云栖那边伸手。
几乎在下一秒,孟云栖把手里的笔递过去,又从裤兜拿出另一支。
应枕看得诧异。
“没打算离开这里吗”
孟云栖注意到应枕的视线,还以为对方也要纸笔,在这记录的氛围里,难得解释:“没有多余的了。”
这话音一落耳边,应枕那糟乱的心有所回转,拿出手机摁了录音键,满脸自信地回看过去。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纸笔记录!
“要不然去问问别的村,我们村的鹅能不能搭着卖?”
“去年他们还因那条溪和我们干仗呢,现在要去求人,你去哇?”
“炖来吃呗!”
“徐三,你要来的鹅毛弄好没得,不是说能做鹅毛笔嘛!”
在村民层出不穷的话音里,孟云栖写下重点,还要在村主任和他们的闲谈里,记录些有用的东西。
他手里的笔不停,写出的字让应枕只能认出大概。
实在看不过眼,应枕小声道:“回去给你听录音。”
莫名其妙开始的录音,总算找到用处,仿佛回到当初在大教室听课的日子。他在没课时会想法设法混进孟云栖的课里,两人共同开小差,可有录音在,进度也不会耽误。
他们当时是多么的默契与密不可分。
现在只有心里剩下的几分怀念。
孟云栖却是想到另外的事,是他刚来工作的时候,太过依赖这些电子设备,结果会设备出现问题,导致出了很大的纰漏。
这都是一步走来的脚印,丰富着他的经历,所以更相信纸笔记录。
“我们可不可以试着把鸭蛋做成咸鸭蛋,然后往外卖呢?”村主任提议道,环视一圈后,视线落在孟云栖和齐雅芸那边,“小孟和小齐是咱们这里的年轻人,说一下要是做成咸鸭蛋,该怎么售卖出去?”
突然点名这种事,同为村委会里的年轻人早就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