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双双堕入到地狱的伊始(第1页)
“咔哒~”
“吱~~~~~”
“嘭!”
晚上11点,铁皮防盗门的声音准时响起,紧跟着响起来的是少女欢快灵动的声音。
“小叔~我回来啦~有啥夜宵没呀~”
“回来啦桐桐?”
“哇小叔我跟你讲,今天在学校可真是要累死我了,体育老师真是疯了,就算是高考前最后一次体测也不至于这么训练的吧……第二个晚自习我直接猛猛睡觉……”
“累吧?正好我也没吃呢,今天加班忙,主管真是不把我们当人呐,晚饭都没来得及吃,公司食堂今晚的炸排骨我带回来了一盒,咱俩再下点面条?”
“好诶!炸排骨!哪呢哪呢?我先吃一块!”
“冰箱里还没热呐!”
“那我先拿去热一下!”
“先去换衣服洗手……”
“诶呀~没事没事,先吃一块,就吃一块就去。”
“诶……真拿你没办法……诶,嘿!热完了再吃啊!你这丫头……”
我,27岁,一届平凡打工人,虽然家里条件不太好,不过仗着脑子有点小聪明,混了个大学文凭。
运气也还好,毕业就找了个不错的工作,尚无女友尚未婚配,爹妈都还在老家农村和二哥一家一起生活,我无需太担心他们二老,日子便还算过的逍遥自在。
桐桐是大哥家的孩子,5年前的冬天某日,大哥家出了意外。
彼时的我还在外面上学,不知详情,只后来听人说是大哥的家里的炕经久未通积灰,炕眼堵了还是烟筒堵了,或是其他原因?
具体详情我也不好再多问出事后一蹶不振数月的爹妈,更不必说尚且年幼便失去了父母的桐桐……
只道是当晚大哥家中并未烧炕取暖,而是在屋中支起了多年未用的火炉。
屋里支起的火炉终究不如火炕来的暖和,年幼的少女便去了爷爷奶奶,也就是我爹妈的房子里去住。
毕竟三家房子本就挨着,家家之间只砌了道半人高的矮墙略做隔断。
此时的少女还不知道,她此刻轻巧跨过了这道矮墙,从此却是与父母天人两隔了……
大概是因为火炉年久失修,大哥也只是想凑合一晚敷衍了事,并没有理会铁皮烟囱上大面积锈蚀的孔洞……等到第二天,桐桐早已去了学校,日升三杆,仍不见大哥大嫂开门,父亲觉得有异,翻过矮墙推门进去,第一眼便是不知何时折断后跌落在地,摔得铁锈四碎的火炉铁皮烟筒,继而是炉中早已熄灭凉透的煤炭炉渣,再抬眼便是炕上一动不动的大哥和嫂子……
那年的桐桐初一,13岁。虽然小姑娘看起来没用多长时间就走出来阴霾,但是家里人还是都能看出来她心里深深的自责与悲伤。
但小姑娘出人意料的争气,中考成绩相当不错,甚至是我这个村里少见的大学生都望尘莫及的程度。
只是以在大城市里读了几年大学的我的眼界来看,在这偏远的北方四线城市小县城里,哪怕是拔得头筹进了县一中,未来想要再向上更进一步也是可以预见到的举步维艰。
那年是我刚找到工作的第二年,我所在的城市,虽然比不上什么大一线,不过比起老家来说,方方面面还是不知要好上几多倍。
爹在桐桐中考之前便和我细细商量过,要让桐桐来我这边上高中。
我的收入是完全足够桐桐我们两人生活的。
我也觉得,大哥大嫂意外走了,二哥一家在老家照顾着身体每况愈下的爹妈和三家的耕地,我虽然每月都有给家里汇款,不过也觉得确实有义务应该帮大哥照顾好桐桐。
只是我一介打工人,人微言轻,也没有什么这方面的门路,只好找了大学时关系不错的老师请他帮帮忙。
带着赶来的爹和桐桐一起和老师说明了情况,老师也有所触动,答应了会帮忙找找看看。
桐桐的学校有了着落,虽不是市里的重点高中,也比老家县城强了不知道多少倍,优点是离我租的房子和学校都比较近,也能多少有个照应。
只是老师的万般推辞也没有能敌得过我爹的盛情难却,退回来了爹给他的5000块钱,还是收下了家里自己打的20斤小米,一桶花生油,两只山鸡。
说到桐桐,桐桐本名刘桐,小丫头刚出生的时候,没什么文化的大哥不知在哪看来了一句“凤栖梧桐”,便想着给闺女起个“刘凤桐”或是“刘栖桐”的名字,我老是觉得这名字好像是建国前后时期流行的名字格式,于是乎在我这个家里唯一的“文化人”的建议下最终还是简单的叫做的“刘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