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善后1(第3页)
他回忆起母亲临终前的话:“别怕黑,孩子,黑暗只是光还没学会的地方。”
他想起小女孩用手语告诉他的“他们来了”。
他重温大会上虎鲸的诗歌,蜘蛛猴的敲击,聋哑村落的肤语振动……
他把这些全都说出来,大声地,杂乱地,不合语法地,带着哽咽、停顿、重复和不确定。
他说得越多,语核碎片就越炽热,直至燃烧成一道白光,从他口中喷涌而出,撞向入侵的红色代码。
两种力量在空中交锋。一边是整齐划一的“纯净语”,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另一边是混杂破碎的真心话,漏洞百出,却源源不断。
胜负的关键,不在强度,而在数量。
于是林渡做了一件事??他启动共鸣器,将其反向连接语核,变成一座广播塔。他将自己的心跳、呼吸、泪水蒸发的速度,全都转化为语言信号,向全球语坛同步推送:
>“我现在害怕。我不知道能不能赢。但我还在说。请你们,也继续说下去。”
一秒后,回应来了。
先是日内瓦一名老人颤巍巍地说:“我也怕。”
接着是非洲草原上牧童对着星空喊:“我今天学会了新词!”
南极科考站里,科学家笑着流泪:“原来‘孤独’也可以很温暖。”
火星基地中,一名工程师用火星古文写下:“我们曾失败,但你们还在尝试。”
每一句话都化作一道光,汇入高塔。语核渐渐恢复湛蓝,甚至更加明亮。红色代码节节败退,最终崩解为灰烬。
战斗结束。
林渡瘫倒在地,浑身湿透,像刚从深海归来。
语核的声音再次响起,却比之前柔和:“你不必成为先知。你只需继续说话。并相信,有人正在倾听。”
他笑了,嘴角渗血,却无比轻松。
数日后,渔船被人发现搁浅在环礁边缘。林渡失踪,只留下一本日记,最后一页写着:
>“语言不会终结战争,但它能让战争之后,仍有对话可言。
>我去了更深的地方。
>如果你听见风中有絮语,请替我回答:我在听。”
多年以后,新一代的孩子们会在海边捡到发光的贝壳,贴在耳边,就能听到一段模糊却温暖的叙述。有人说那是林渡的声音,有人说那是海洋的低语。
没有人知道真相。
但每当有人真诚地说出一句话,天上就会多一颗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