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制定保密协议(第1页)
只有他们真正明白,自主研制出无缝钢管对国家的意义何等重大。实验室里一时寂静无声,随后不知谁带头鼓掌,掌声如雷,经久不息。304研究院食堂。何裕柱从厨房端出两盘菜,放到桌上时,王卫国和张春明嗅到香气。"就是这味道!柱子,你不知道,我们走后,一路都在想念你的川菜!”张春明闻着熟悉的香味,眼神变得柔和。王卫国笑着对何裕柱说:“柱子,别不信,老张当年在前线受伤最危急时,嘴里还念叨着要吃你的麻婆豆腐呢!”此话一出,众人哄堂大笑。何裕柱虽随声附和,但心里清楚,王老哥和张老哥说得轻松,换作当事人,那都是生死攸关的时刻。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大家才能享受如今的和平。何裕柱举起酒杯敬王卫国和张春明:“两位哥哥一直像亲兄弟一样照顾我,看到你们平安归来还能找到好出路,我很开心,你们太不容易了!”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感慨,既有关心,也有敬意。也因此,他特意去后厨帮忙,做了一顿饭表示心意。当时,陈兴业、张兰以及几位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还有王卫国和张春明等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用柱子做的菜肴,大家都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特别是陈兴业等研究所的同事,他们之前从未领略过柱子的厨艺。陈兴业虽知道柱子的背景,也听说他在公私合营前曾在鸿宾楼做过厨师,但具体情况并不清楚,以为只是柱子为了生计而从事的工作。没想到柱子的手艺如此出色。"何科长,这次我们是真的服气了!”“没错,搞科研时,100毫米口径的无缝钢管问世后,研究所上下肯定都会对你心悦诚服。现在又展现这样的厨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大家边吃边聊,气氛十分融洽,谈话也增添了不少趣味。说话的人发自内心地钦佩何裕柱,他年纪轻轻便能做到干一行精一行,这种能力让人不得不佩服。王卫国和张春明看着研究所众人对柱子表现出的惊叹和敬意,心中暗自高兴。他们算是最早认识柱子的人之一,深知这些研究所的同事们的想法,几乎能猜到他们会如何反应。毕竟当初他们自己也有类似的感受。谁见到柱子,都会感叹人与人之间差距太大。然而,他们并无嫉妒之心,反而希望柱子越来越好。一方面,这是基于他们与柱子的私人交情;另一方面,从大局出发,他们也希望柱子这样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受到重视。饭吃到快结束时,王卫国和张春明提起无缝钢管的事情。"柱子,陈所长,虽然这项技术出自你们研究所,但它关系到国家战略,所以100毫米无缝钢管的图纸必须严格保密。同时,我们需要将一份上报给上级部门。”王卫国的话为这件事定了调子。作为部的部长,王卫国此行肩负重要使命。确定10毫米无缝钢管可行后,王卫国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陈兴业也全力配合。在这个举国一心的时代,这样的项目受到大力支持。保密工作早已就绪,尽管早期研发信息在研究所内部传播并附有报告,但具体参数和图纸仅限高级研究员讨论。口径突破85毫米后,十四科室的数据已全面保密,只有陈兴业和张兰这类级别的人能接触。十四科室的成员虽家庭背景无大碍,但仍需警惕外界干扰。敌特或破坏分子可能针对成员采取行动,因此他们始终保持高度警觉。100毫米无缝钢管的技术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也属顶尖,这无疑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交代完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后,王卫国提到部将派人协助保护十四科室人员的安全,并预防内部泄密。十四科室成员对此表示支持,许多人积极协作,因为大家都认识到这项研究的战略价值。组织的重视意味着他们的努力更有意义。三天时间匆匆而过,十四科室的所有研究员都留在研究所内。在拥挤的四九城,宿舍资源紧张,陈兴业所长与部分职工及家属沟通后,争取到了几间宿舍。虽然过程顺利,但主要是考虑到这些人曾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许多同事主动调整居住空间,为这些英雄腾出地方。何裕柱也住在宿舍楼里,尽管陈兴业和其他研究人员提议让他独享一间房,但他婉拒了这份特殊待遇。在他看来,身为宗师级体魄,多挤一挤并无大碍,也不会影响健康。即便如此,他仍坚持随身携带两三本专业书籍,专注于与重工业领域的知识。即使无缝钢管已突破100毫米口径的研发瓶颈,何裕柱依旧保持学习状态。他认为,成果并不意味着可以松懈,而是开启新的挑战。,!他并非单纯打卡上班,而是真心希望用自己的能力为国家贡献力量。成功突破后,何裕柱感到欣喜,但也意识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深知,实验室中的每一个创新点子,都有可能推动国家科技和军事实力的进步,从而让国内将士获得更先进的装备。他所在的领域如此,国内各行各业亦然,无数志士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推动国家发展。因此,他始终保持警醒,不敢有一丝懈怠。三天后,部传来新消息。这次,王卫国和张春明再次亲临,不同以往的是,六辆解放牌大卡车载着近五十名战士停驻在研究所大院内。与上次不同,王卫国和张春明在简单向陈所长交代后,便带着战士们来到十四科室人员休息的宿舍楼。大喇叭通知后,约十分钟,十四科室的研究员们已在宿舍楼下集合。看到王卫国带来的阵势,大家都好奇地打量着他。王卫国和张春明很快找到何裕柱。"柱子,过来。”王卫国招手示意,即使在人群中,他也没摆出部长的架子。"王哥,张哥,上面有新指示了吗?”何裕柱注意到这次的阵势,已隐约猜到几分。王卫国点头说:“柱子,你研发的这种100毫米无缝钢管让我们部里非常重视。昨天副领导亲自来视察,直接将其列为特级机密。所有研究资料必须严格保密。”说到最后,王卫国忍不住看了眼何裕柱,眼神有些复杂。"哦?还有这事?”何裕柱对此并不意外。这种技术的战略意义重大,口径超百毫米意味着兔子国的武器将不再落后,即便像米国和俄国这样的工业强国也会感受到差距。"而且,副领导特别交代,要为你要派一支守卫队,确保你的安全。”王卫国和张春明话音刚落,从队伍中走出七名守卫。他们显然是事先安排好的,确认何裕柱身份后,就在王卫国交代完任务后守在他身边。"这……”见到这一幕,何裕柱惊讶不已。虽然知道无缝钢管会受到重视,但直接配备守卫队还是让他感到意外。研究院的人看到这些守卫后,都饶有兴趣地观察起来。他们穿着统一制服,身上带着真枪实弹,这与后世那种摆样子的保镖完全不同,这些人是有实际战斗力的。一眼望去就能感觉到,这支队伍成员的精神状态非常专业,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秀人员。“从今天起,你的出入安全将由这个小组负责。”王卫国以正式的态度告诉何裕柱。何裕柱接受了这件事。这次十四科室研发的无缝钢管确实引起了高层的关注。有这样一支守卫队,他也能更放心些。毕竟,守卫的不只是他个人,还有他的整个家庭。他的身体素质极佳,一般情况下无需他人保护,但家人的安全让他更加在意。之前曾有人跟踪过他的家人,所以这支守卫队的存在让他感到安心。王卫国等人获得了上级批准,与研究所合作制定了无缝钢管的保密协议。这份文件上盖满了大小不同的红章,涉及国家战略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完成所有手续后,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他们研发的100毫米无缝钢管将在国家层面投入使用,不久之后,国内武器等相关行业将迎来质的飞跃。对他们来说,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日夜奋战于实验室的目的就是实现这样的突破。某种程度上,跟随何裕柱参与这项工作也让他们的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下午三四点时,王卫国、张春明和何裕柱走在研究所的路上,旁边的人都很默契地没有打扰他们难得的重聚时光。几天前他们来时,因无缝钢管的战略重要性,没顾得上和何裕柱深谈分别后的经历。今天忙完工作,终于有了相聚的机会。王卫国和张春明记得当年分别时,何裕柱还是准备参加高考、即将步入大学的厨师。如今再见,他已成长为清华的优秀学生,现为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还独立带领团队,研发出了全球领先的100毫米无缝钢管。即便他们早已认可何裕柱的能力,仍对他如此快速地成长感到意外。何裕柱对两位老友同样充满怀念。虽然多年未见,但交谈中毫无隔阂。约一个小时后,他们回到厂食堂。何裕柱本想亲自做饭款待,却被王卫国等人笑着阻止。"上次已经尝过你的手艺,这么多年也算回味了一次,哪能总是麻烦你。”即便何裕柱并不在意,但在研究所这样的地方,他的声誉早已高涨。以他们之间的关系,随意聚会即可,不必拘泥于一顿饭。陈兴业等研究员也陪同王卫国等人,将这次聚餐视为小型庆功宴。席间,王卫国和陈所长讨论了许多。,!首先说明了他们与何裕柱的关系,不仅是为撑场面,也是为了给柱子增添支持。此外,张春明告知陈所长,由于无缝钢管对国家影响深远,在初期无法公开表彰研究所的贡献,但组织铭记这一切。一旦首批战略武器和重型设备投产成功,研究所的努力定会被认可。对于这些事情,陈兴业并不放在心上。对他来说,从事研究工作是为了报效国家,不会过多考虑个人利益。这一代的老科学家们在这方面的心态始终如一。下午时分,304研究院送走了部一行人。与此同时,何裕柱身边留下了由七人组成的小组。这支小队职责分明,队长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名叫宋民,与何裕柱年纪相仿。原本何裕柱想称呼他为宋哥,但得知何裕柱与部长王卫国及书记张春明的关系后,宋民便谦逊地表示:“何科,您就叫我小宋好了,实在不行叫全名也没关系。”何裕柱听罢,便不再坚持。不过他在态度上依然平易近人,毕竟虽然自己对这类守卫需求不大,但家人的安全总归重要,况且这些人日常接触频繁,保持友好相处总是有益无害。"柱子,我记得你目前还是六级研究员吧?”陈兴业观察完众人离开后,目光落在何裕柱身上,似乎有所思忖。"嗯,这是张兰教授评定的结果。”何裕柱点头回应。实际上,自从担任十四科科长以来,他对职称高低已不太在意。毕竟,级别只是决定了收入略高、福利稍好而已。如今的何裕柱已无需为此烦恼。六级研究员的薪资足以让全家过上宽裕生活,每月的工资和各类补贴都用不完。他们独居在四合院中,餐桌上几乎每日都有肉食,不像普通人家仅能在重大节日才偶尔品尝一次肉类;即使是条件较好的工薪家庭,也只能按月勉强安排几次肉菜。而何裕柱一家则是每隔几天就会享用一顿肉食,并非因经济能力有限,而是为了变换口味。:()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