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宿命(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辆满载稻草的牛车,停在了城东一家济孤院门前。

日光下,几个半大的孩子踮着脚努力抽取草料,旁边几位老人和帮工正来回穿梭着,将一捆捆稻草席从车上搬进屋里。

“林姐姐,您快歇着!”一个扎着双髻的小姑娘抱着比她人还高的稻草垛,踉跄着挡住正要伸手的林向璃,“这些粗活我们来就好!”

稻草堆后探出一张沁着细汗的脸,林向璃将滑到眼前的碎发别到耳后:“小豆子你看,我抱的这捆比你还高呢。”她故意将草垛举高些,惹得小姑娘跺脚去够,草屑簌簌落满衣襟。

燕儿急匆匆从院子里出来,见状连忙上前接过林向璃怀中的稻草。指尖触到林向璃微凉的手背,她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小姐,您的身体还没恢复利索。要是累倒了,这满院子老小可指望谁去?”

正说着,一位拄着竹杖的老翁颤巍巍走过来:“林姑娘,旧草席晒晒还能用,何苦又让您破费……您建起的这座济孤院,收留我们这些无依无靠的人,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

林向璃利落地将稻草铺在土炕上,新草的清香瞬间弥漫开来。“张爷爷您闻,太阳晒过的稻草有股暖香呢。”她转身扶住老人,指尖轻轻拂去对方肩头的草屑,“连续阴雨这么久,旧席子都长霉斑了。要是让大家睡出病来,岂不是辜负了济孤院建立的本意?”

角落传来稚气的惊呼。只见个总角小儿抱着比自己还宽的草垛摇摇晃晃,林向璃连忙小跑过去接住。孩子仰起糊满草屑的小脸憨笑:“林姐姐,我能帮爷爷干活了!”

“我们小民真能干。”她蹲下身用帕子擦去孩子鼻尖的灰土,朝灶房方向努努嘴,“去帮李婆婆烧火好不好?她刚蒸了桂花糕。”

待最后一张炕铺上新草,日头已爬上屋檐。在众人连声道谢中,林向璃揉着发酸的后腰走出院门,燕儿忙撑开油纸伞替她遮住渐烈的阳光。

“小姐……”丫鬟欲言又止地绞着伞柄,“今早这车稻草就要二钱银子,更别说每月米面药材的开销。照这样只出不进,咱们那点积蓄,哪里够这么挥霍呀……”

林向璃闻言,轻轻叹了口气:“燕儿,这并非挥霍。父亲生前犯下这么多错,我如今做这些,既是替他赎罪,也是为求自己心安。”

她顿了顿,目光越过熙攘的街市,仿佛望向很远的过去,“自从凌安离开之后,我想了很多。从前我活得太过安逸自私了,总想牢牢抓住一切,最终却什么也留不住……”

一缕苦笑掠过林向璃的唇角,她将掌心轻轻按在胸口,素白的衣袖在风中微动,“如今我已失无可失,唯有心上这点温度不能再丢了。每当想到以前过的那些锦衣玉食的日子,都是父亲从贫苦百姓身上刮取的民脂民膏,我就心痛不已。如今救助这些贫苦无依的人,已经是我唯一可以赎罪的方式了……”

“小姐,您的苦心我明白了。”燕儿沉默片刻,语气转为现实的考量,“只是,若没有进项,单靠消耗存银,济孤院恐怕难以维持长久。”

这话说中了林向璃的心事。她眉头微蹙,确实,坐吃山空并非良策。

燕儿试探着说:“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募捐?向城中富户筹些善款?”

话一出口,她自己先摇了摇头。自从老爷出事后,那些旧识避之唯恐不及,前去募捐,非但可能无功而返,只怕还要平白遭受冷眼。

忽然,她眼睛一亮:“小姐!或许我们可以求助咱们的新邻居?”

“新邻居?”林向璃一时未反应过来。

“是啊!知州家几个月前不是搬到咱隔壁了吗,他母亲倒是常来府上走动,看起来颇为和善。若能求得周大人支持,或许是个办法?”

林向璃心中一动。是啊,安抚流民、救助孤贫本是官府职责所在。求助周瑾,或许真能成为一个突破口。

*

“不遇,试药一事,有眉目了。”

郭彦推门而入,径直走向正伏案翻阅卷宗的方不遇,“这几日,我派人先将酒苏、半历两郡稍有名气的医堂都暗访了一遍。如你所料,几乎所有大夫对此事都三缄其口,仿佛约好了一般。”

他走到案前,指尖在积灰的卷宗上划过一道痕:“唯独一家叫‘仁心斋’的药堂是例外——虽然它早在十年前就关停了。”

“十年前?”方不遇从卷宗中抬起头。

“正是。”郭彦在方不遇对面坐下,手指点了点卷宗,“按照你之前的嘱咐,现存的药堂问不出眉目后,我们又寻访了这十三年里关停的药堂,几乎也都是守口如瓶,唯有这位“仁心斋”的温文新大夫……反应不同。”

“仁心斋?”方不遇念着这个名字,觉得好像有些莫名的熟悉感。

“对,仁心斋。”郭彦提醒道,“就在醉月楼隔两条街的地方。你可还记得,小时候咱俩挨了打,还去找那温大夫讨过药呢!”

温大夫……方不遇想起来了,小时候有一次他在醉月楼被一个醉客推下楼梯,折断了手骨,一个人窝在柴房疼痛难忍的时候,郭彦拖着他去了仁心斋。

那位温大夫不仅细心帮他接骨,见他衣衫褴褛,还默默塞给他几瓶熬好的药,分文未取。

方不遇倏然起身,“温大夫现在在哪?带我去见他。”

郭彦却抬手拦住,“不必去找,我已将他请过来了。”说罢转身走出门外。

片刻后,郭彦引着一位老者缓步而入。那人满头白发,腰背佝偻,枯瘦的手扶着门框,蹒跚走来。

方不遇眼底闪过些许惊诧。记忆中的温大夫正值壮年,儒雅挺拔,即便过去了十余年,也不该是如此龙钟老态。

老者一进门便要颤巍巍下拜:“草民温文新,叩见大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