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钓鱼(第1页)
翌日清晨。
李朗洗漱完毕,就匆匆下了楼。
“號外,號外,《明报》刊登金墉《书剑恩仇录》修订版。”
“大事件!《明报》揭露果栏贪腐案。”
刚下楼,耳边就响起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一个报摊佬吆喝的格外卖力,引得一群食早茶的爭相购买。
“给我一份《明报》。”
李朗挤进人群,买了一份报纸,又招呼了一辆计程车。
明报的排版极为考究,刚展开就能看到。
《果栏商户血泪控诉:警黑联手收数月缴万元保平安》。
香江社团由来已久,而且成分相当复杂,有的是19世纪初,隨著华南移民涌入香江的洪门成员。
有的是当初败退,迁至香江的国军残部。
有的是工人互组织演变而成。
据说社团最鼎盛的时候,拥有四十多万成员,差不多十个香江人中,就有一位社团人士。
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手势,背语,规矩。
比如没入会的叫蓝灯笼,入会的叫四九仔,因为入会需要会背洪门三十六誓。
这个肥雪背的最好,我选肥雪当话事人。
其余职位还有什么草鞋,白纸扇,红棍,龙头,就不过多赘述了。
总之这群人大多都是犯罪活动,一边干著黄赌毒的违法生意,一边向夜市,果栏,肉档,建筑工地收取『保护费。
而警察不光不管还与其沆瀣一气,出现了臭名昭著的四大探长,与黑帮勾结收取规费。
直到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才开始肃清警队贪污。
李朗快速看了一遍新闻,內容大概是五名警察与当地黑帮勾结,长期控制油麻地水果批发市场。
不光收取『摊位费还把控了其进货渠道,要求商贩们必须从他们的渠道进货,不然就不给卖。
每月收取的摊位费高达数万元,其中一位便衣还送给自己妻女一套上万的首饰,可见其贪污之巨。
看完新闻,李朗翻转报纸,后面居然有两部小说连载,一部是倪框《独裁者》,另外一部就是金墉的《书剑恩仇录》。
好傢伙,一份钱看两份小说,这不得卖爆嘍?
但很快李朗就意识到不对,昨天《景报》刚上,今天《明报》就改版加了新內容。
怎么感觉有点针对呢?
不过这倒也没什么关係,是针对也好,正常的商业行为也罢。
他的目的一直是宣传电影,而且灵异小说的受眾与武侠小说本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