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1页)
文姨娘实在是没有这个胆子,觉着女儿被心中的嫉妒蒙蔽了心智,实在是有些糊涂了。
听到文姨娘这么说,崔令音带着几分急切拉住了文姨娘的袖子,带着几分不甘道:“女儿就是不甘心,就是见不得她崔令胭清清白白当上这个世子夫人。娘,咱们也不必多做什么,只需传出些流言蜚语,哪怕证实不了,消息传到卫国公府难道不会叫国公府的人议论吗?纵是这桩婚事继续下去,我看她崔令胭嫁过去也会受到影响的。”
“但凡是个男人,如何能忍受自己的妻子和旁的男人传出这些不清不白的话。哪怕根本就是无中生有,崔令胭也注定得不到陆秉之的喜欢。
崔令音嘴角露出几分嘲讽来,冷声道:“女儿知道女儿庶出的身份被人看低了,哪怕这桩婚事不落在崔令胭身上也未必会落在女儿身上。可女儿就是不想见着崔令胭这般风风光光嫁去卫国公府。旁人都说陆世子因着中毒一事留有隐疾,日后怕是对子嗣不利,可凡事都有个万一,女儿就是想叫她崔令胭被陆世子不喜,连这个万一都没有,甚至洞房花烛夜世子连新房都不去。”
“如此,这婚事落在她崔令胭身上,我便也没什么不平了。”
文姨娘看了女儿一眼,心里头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她觉着自打三姑娘跟着舅太太回了京城,自打大姑娘的婚事落在三姑娘身上,女儿的性子就变得有些偏执了,甚至,有着几分阴郁狠辣。
往日里,音丫头性子可不是这样的,怎么短短时日,竟像是变了个人一样。
文姨娘心疼之余,又有些不安,开口想要劝却不知如何劝,女儿心里头不舒坦她岂能不知,如今女儿只想传出这些流言蜚语,她难道还能继续拦着?
所谓堵不如疏,侯府三位姑娘,大姑娘崔令徽便罢了,她身后有镇国公府这个外家当作依仗,女儿想和她这个堂姐争也是争不过的。三姑娘虽是嫡出,可若没有这桩婚事,在府里也未必比得过女儿,毕竟三姑娘不得戚氏这个母亲疼爱,六岁起就被送去戚家,比起女儿这个一直留在侯府的庶女,在府里更是没什么根基。若叫三姑娘压在头上,又是那样高高在上的身份,女儿的心结怕是一辈子都解不开了。
这般想着,文姨娘重重叹了口气,道:“罢了,此事你莫要插手,交给姨娘来办,姨娘在府里多年,手底下还是有几个得用的人。只要小心些,也未必能查到姨娘身上。”
听到文姨娘这么说,崔令音脸上才露出几分笑意来:“女儿就知道这世上只有娘肯替女儿着想,不像母亲,女儿记在她名下这么些年,对她恭敬有加,可母亲心里除了大哥,哪里有我一星半点儿的地位?今日她叫人送去那些布匹,也是在打女儿的脸呢。”
文姨娘脸色一白,带着几分紧张打断了崔令音的话:“不可胡说,若叫人听见传到夫人耳朵里可就不好了。”
“音丫头你放心,娘会做好这件事的,你只当因着老夫人的责罚反思自己的过错,这些日子抄写一些经书,表露出态度来,其他的就不必操心。”
文姨娘说完,又道:“娘也不好在这里留太久,这便回去了,你不必送,叫夫人看见对你不好。”
文姨娘说完这话,又叮嘱了崔令音几句,便起身离开了屋子。
文姨娘从屋里出来,看了眼廊下站着的采菱,压低了声音道:“这些日子你多宽慰姑娘,别叫她郁结于心伤了身子。”
采菱点了点头:“奴婢知道了,姨娘放心就是。”
文姨娘嗯了一声,抬脚走下台阶,朝院外走去。
。。。。。。
数日后,一个流言开始在京城里传开了。
听说宁寿侯府三姑娘崔令胭,就是立马要当了卫国公世子夫人的那个,在外家住了多年,竟和表哥戚绍章有了私情。这回舅太太詹氏陪着崔令胭上京,原本就是打算商量儿子和外甥女的这桩婚事的。
流言传得沸沸扬扬,还有人看到戚绍章在酒楼里醉酒浇愁,脸色很是不好。
一时间,听到这消息的人都忍不住议论纷纷起来,猜测到底有无此事。毕竟,崔三姑娘六岁起就去了戚家,表兄妹一块儿长大,彼此生了感情也是有的。
若真是如此,崔大姑娘不愿意嫁给陆世子闹出那些个事情,最后竟叫这婚事落在崔三姑娘身上,岂不是拆散了一对鸳鸯。
消息传到侯府时,翟老夫人脸色铁青,震怒道:“混账话!没凭没据就敢这样编排我们宁寿侯府的姑娘。”
翟老夫人气得将手中的茶盏摔在地上,茶盏落地发出清脆的响声。
玳瑁她们全都屏气凝神,一脸的不安,她们谁也想不到,眼看着婚事就在下月十六,竟是传出这些个流言蜚语来,也不怪老夫人如此震怒。
良久,才听翟老夫人开口道:“派人去查,查查这流言是从哪里传出来的?这分明是特意针对胭丫头,想要坏了胭丫头的名声!”
玳瑁应了声是,福了福身子就下去安排了。
戚氏听到消息,也是一脸的震惊,听到婆母翟老夫人震怒,也不敢耽搁,连忙带着江嬷嬷来了樨兰院。
翟老夫人见着她过来,脸色冷然,直看得戚氏心里头发虚。
“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