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0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查清楚了就赶紧回禀名单,大景已经有一年多没打仗了,军营里的将士们都等着立军功呢!

现在沈知微的改革还没有改到军队头上,因为军队的军功封爵制度依旧是这个时代一条最为畅通的上下通道,科举比不过,而且外头还有大片的领土等待将士们,一时半会儿不必担心无敌人可打。

受限于通讯,距离盛都比较远的地方,可能没法顺利归入大景领土,沈知微对此抱有些许期待,要是那些地方打下来后又复辟,那将士们的军功就更多了。

对当地的百姓来说是灾难,对皇帝和整个国家来说,这是好事一桩,沈知微想,到时候她可以将那些他国百姓迁入他地,实在不愿意走的,跟旧国共存亡,也算是成全他们了。

沈知微派下新的任务,朝廷又忙碌起来,传言的男主人公一直不出现,再加上沈知微有意压制,不出三天,流言就再也没出现在街头的议论声过,大家又在报纸上吃起一些大官的瓜。

那些散播谣言的官员也没办法继续散播了,因为他们的瓜已经飞得满城皆知,比妫央那点儿事热闹多了。

送他们去跟野人丛林打……

“那位吏部尚书的日子过得可真精彩啊,一把年纪了,老不知羞。”

闻桃放下今日的报纸,头版头条上就那位高官的事迹,当然,怕高官找上门来,所有出现的人都是化名,高官也不说是哪位高官,只隐晦提一句,是某位在朝数十年的老臣,皇上还是大王时,那位老臣早已追随先王十来年了。

如今在朝中的老臣已经屈指可数,大多数都急流勇退,早早告老还乡,给家中小辈腾位置,为家族的未来铺路了。

还留着的几个老臣,要不就是能力十分出色,皇上不舍得放走,要不就是一直占着位置不放,家中孩子不争气,怕自己一走,家族没落。

吏部尚书算是后者,闻桃确实没听说过他家里有哪位孩子有才名传出,偶尔传出来的都是一些刁钻任性之类的骂名,要知道这年头所有人都很注重名声,之前没有科举的时候,全都是靠举荐来做官,名声太差,就当不了官了。

因此每个贵族都是炒作好手,造神达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传出不好的名声,可见人是有多烂泥扶不上墙。

“师姐就这么确定,这报纸上说的人是吏部尚书?”

琼玉这两日已经入职,对那位吏部尚书,她的印象是纯纯的老好人,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不管下属做错什么都不会生气,而是会温和解答,因此在吏部,那位尚书的名声一直不错。

“除了他还能是谁?别看他现在总是当好人,以前他刚当上吏部尚书的时候,在他手底下做事的人被他一天一小骂,五天一大骂,成日里没事儿找事。他还特别厌恶寒门子弟,偏偏又碍于皇上喜欢,不敢表露,只明里暗里给寒门出身的官员使绊子,你有我给你撑腰,怕是没有经历过,你那个好友,她后来官路不顺,多半就有这位吏部尚书的手笔。”

闻桃说的是夏青,曾经夏青和琼玉在大讲堂的精彩辩论,让整个盛都议论不已,后来两人通过科举入仕,琼玉如今都要摸到一部尚书的位置了,夏青却还在外头苦苦熬着。

夏青的资历和能力都不比琼玉差,但好似运气一直不好,琼玉本以为是真的运道不好,现在听师姐一说,才知道是那老东西在背后作祟。

琼玉闻言眉头紧皱,好友郁郁不得志,已经成了心病,她问:“此事能否告知夏青?”

琼玉第一反应就是让夏青给自己去讨回一个公道。

“告诉她有什么用?平白增添烦恼,反正那老东西也快下去了,本来还能留个好名声安享晚年,无奈这人蠢得很,装了这么多年,最后被蝇头小利所蛊惑,暴露了他的蠢笨,皇上最厌恶这种自以为聪明的蠢人了。”

闻桃说的是之前吏部尚书弹劾妫央的事情。

提到这事儿,琼玉欲言又止,她支支吾吾地提到了妫央,说:“首辅此去东海查案,回来恐怕又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那也是他们活该,盐铁乃国之重器,谁的手敢伸到盐铁上,谁就等着全族一起陪葬吧。”闻桃端起桌上的茶杯,轻啄一口杯中热茶,突然她顿了一下,眯了眯眼,杏眼望向琼玉时,陡然生出几分深不见底的幽暗来,“你不会胆子大到伸手了吧?”

“师妹不敢,只是最近从后宅送出去几封信,所以有点儿在意。”

琼玉赶忙否认,她有种预感,自己如果敢伸手,闻桃就敢将她胳膊给砍了,大义灭亲。

闻桃又看了琼玉两眼,确定琼玉没有说谎后才轻哼一声说道:“哼,他们都进了你的后院,以后就是你的人,管好他们就行,真要是出了事,有我在,牵连不到你身上。”

“多谢师姐照拂。”

琼玉起身郑重行了一礼,低头时心里想着,将那几个不安分的送回他们家中去,现在开始割席,总比之后被查出来再手忙脚乱的自证要强。

闻桃则向前微微探身,视线向外望去,街上行人穿梭,叫卖声不断,让她有些烦躁的心平静下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