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页)
他不该如此怯懦,他该效仿先祖,成为一个忠诚勇敢之人。
森一想到汴国会落在安公濯的手里,就气得手指颤抖,他拿来锦布,铺开,提笔写下降书。
他本就是大王的臣子,向大王投降有何不可?反正安濯别想要染指汴国的土地,他就是全送给天子,他也不会给安濯一点儿!
于是在降书上,森直接写上“臣现将汴国土地,尽数奉与天子,以求天子宽恕”,一口气将降书写完,森将笔扔到一旁,泪水打湿了衣襟。
胡幼安正在城外观察永明城,她手上拿着汴宵连熬几个大夜画完的永明城舆图。
这张舆图比之前汴宵画得要更大,永明城附近的河川尽数入画。
越看这图,胡幼安心里越是拿不定主意。
永明城久攻不下,她不光要担心“盟友”们会赶来,还担心大军的补给会不足,景昌的底子实在是太薄了,而且很多年没有参与大战的经验,哪怕闻桃领着她的一众同窗在努力维持后方的稳定,也有很大的隐患。
时间拖得越长,对胡幼安越不利。
所以胡幼安开始想一些歪门邪道的法子了。
永明城是建立在汴水旁的城池,地势相比周边,其实是比较低的。
如果在汴水的下游筑起堤坝,汴水便会倒灌入永明城。
汴水的威胁以往并没有被重视,主要是汴水已经是汴国的中心地带了,真要是汴水都掌握在敌人手里,那汴国就随时会亡国了,还考虑什么汴水倒灌,直接考虑能不能救国吧。
不到不得已,胡幼安不想用这个办法,河水倒灌入城后,永明城基本上就算是废了。
到时候哪怕洪水退去,天气逐渐炎热起来,留存的尸体腐烂,大疫恐怕避免不了,到时候就跟直接屠城也没什么区别。
永明城是无数学子心中的圣地,真要是被如此对待,天子名声恐会受损。
胡幼安有些纠结,到底是顾全大局,拿下永明城,啃下汴国更多土地,还是继续围城,什么都不做,保下天子的名声呢?
她纠结得连连叹气,她的副将们也没法帮忙,只能面面相觑,跟这胡幼安一起叹气。
这种诡异的场景,一直维持到有兵卒入内,带来了一封从永明城中递出来的,汴国国君亲笔所写的降书。
看见降书,胡幼安大笑不止,连日来心中积累的郁气,可算是全都出去了。
汴国国君降了,永明城归大王所有,而且汴国国君将整个汴国都送给大王了!
安国也好,其余诸侯国也好,此次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等安国等诸侯国的国君接到消息,身体不好的差点儿气晕过去,身体好如安濯,气得拿剑将送信的兵卒给斩了。
可怜那无辜的兵卒,就这样成了安濯的剑下亡魂。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大王怎能如此欺安国!相国,相国!不可让汴国尽数归于天子之手啊!”
安濯气得原地转了两圈,等人将小兵尸首分离的尸体抬走,清洗完血迹,他在还存有血腥气的营帐之中,与安渠怒吼。
他为了能够拿下汴国,甚至亲自领兵出征,他如何能接受最后空着手,灰溜溜地离开汴国。
他此刻想起了当初安公寿被沈知微的指责气得吐血的衰败模样,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他恨极了天子,又不敢在明面上怒骂天子,只能反复重复一句话——不能让汴国归于天子之手。
“国君息怒,天子如此无情,可别怪诸侯们各立为王了。”
安渠沉着脸,阴沉地吐出这句话。
天下很大,除了汴国外还有很多土地,安国没必要与天子在汴地上纠缠。
用汴国换一个名正言顺称王的契机,亏是亏了些,但于未来有益。
三合一!大王的深意,央都明白了!……
话是这样说,可这亏吃得人实在难受,安濯也不是个能忍气吞声的性子,他是越想越难受啊。
最后这怒火,选择发泄在汴国国君身上。
总不能直接跟天子翻脸,天子收复诸侯的土地,那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的事情,而诸侯想要自立为王,那才是真正的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