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2页)
她这人自己咸鱼没什么,要是因为她咸鱼,而影响到别人,她心里可就难受了。
“幼安,你从泰晟走,去帮汴国。”
泰晟和汴国接壤,而汴国的国君算得上是那些诸侯里,比较要脸的,可能是因为汴国盛行君子之风,读书的人多一点儿,他们迂腐,但同时又很守规矩。
只要明面上不撕破脸,对方就会比较友善。
不至于暗地里耍手段,为难胡幼安,甚至暗中布置,想要了胡幼安的命,以此来打击王室势力。
“大王……”
胡幼安不解,大王显然并不想插手此事,为何要让她去帮汴国。
难道大王属意汴国成为最后的赢家?
“既然想去做,那便去做。”
沈知微才不会拉着别人跟她一起摆烂,她摆烂到最后,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这个世界的人还要生存啊。
胡幼安不知道沈知微是为自己未来着想,但她能感受到来自大王的善意,她心生感动。
大王从来不是如面上那般冷情之人,胡幼安一直认为,大王宽容仁慈,是当世明主!
但去帮汴国,胡幼安做不到,她是大王的将军,自然要为大王开疆拓土,而非为一诸侯做事。
胡幼安能看出大王不愿意徒增杀戮,这是大王对天下万民的慈爱,可惜如今的天下,容不得这一份慈爱。
她心想,或许可以去往泰晟,与闻桃商议一番,看看接下来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让大王欢颜。
沈知微忽的后背发麻,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
有什么事呢?
沈知微仔细一想,心里摇头,她只要老老实实待在王宫里,能有什么事发生啊。
胡幼安决定上战场,她向沈知微要了一部分领兵之权,主要是率领泰晟的军队,沈知微没当回事,全都给了胡幼安。
她也不怕胡幼安独立,先不说胡幼安罪臣之后的出身让她没法成为诸侯的一员,即便胡幼安真的独立出去了,又能如何?
想要当亡国之君的大王,恨不得胡幼安哪一天领兵攻破她的王宫呢。
胡幼安骤然得到了军权,感动得无以复加,大王以国士待她,她必当为大王效死!
在沈知微放权给胡幼安和妫央,任由她的两员大将折腾的时候,前线的战火已经熊熊燃烧,参战的诸侯们打成一片,已经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他们只想将敌人咬死,然后从敌人身上,狠狠拽下来一块肉。
本来没有这次王命,他们之间应该会偶尔打一打,然后谁也奈何不了谁,就这样一托托个几代人,几百年,最后出几个猛人,一统江山,创建万世功业。
结果王命一出,手拿令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后的上天眷顾之人,打得不亦乐乎,越打火越大,越打仇恨越多,越难以停止。
北越原本是想要将天子拉下水,借着天子之名,在后头划划水,积蓄力量,等那群人都打得奄奄一息的时候,自己再上去给予致命一击。
结果前脚苏望到景昌,还没说服天子,后脚他这儿就起火了,公子荣还活着的消息传遍奉宝,不少有意拥护世子名正言顺继位的老臣,在朝堂上跟他对着干。
前线吃紧,后朝起火,北越两头救火,哪儿都处理不好,不得已连下几封密令,让苏望赶紧回奉宝来。
苏望无奈,他等不到天子回复,只好先走。
自苏望之后,又陆续有不少人来求沈知微借兵借路借将,沈知微一概不见。
大国里只有北国来人了,那些小诸侯国的相国,还没资格来见沈知微,全都求到妫央或闻劭面前后,就被两人给挡回去了。
沈知微也算是过上清闲的日子了,每天上上课,吃吃喝喝,锻炼一番,然后就等着田里的庄稼熟了。
月底的时候,沈知微吃上了盐田产出的盐,比起现代的精盐来说,还是有一点点苦涩的味道,但已经远超这个时代所有的盐了,比饴盐更符合沈知微的口味,又甜又咸的盐,沈知微反正是吃不惯。
海边产出的盐,除了人工投入外,基本上是无本买卖,沈知微将盐还送去一份给安太后,安太后最近特别安静,自打沈知微将安公寿气得吐血后,安太后就再也没有崩到沈知微面前过。
两人此时颇有些母慈女孝的意味,沈知微当然也不介意将盐送过去,聊表孝心。
顺便还可以让安太后推销一下盐,身为太后,安太后的人脉十分强大,她不光在景昌有不少人,在安国还有认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