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1页)
看着那些回复,沈知微的情绪才逐渐好转,只有系统的存在会让她清晰的认知到,她是现代的沈知微,而不是真正的周天子,更不是什么天命所归的天子。
她没办法改变最后的结局,天下一统前,她这个天子必须成为旧朝代的车辙,被新朝代覆盖。
在沈知微坚定自己被安金的努力冲击得摇摇欲坠的亡国信念时,安太后秘密接见了两个人。
那两人正是被安公强硬着送出九曲城的巨言与伯友。
巨言与伯友真心觉得自己命苦。
原本想要借着出使的名义,彻底留在安国,拼一份前途,谁知道队伍临走前,被塞进来一个惠安君。
塞进来就塞进来吧,大不了顶着些风险,路上走快点儿,在大王拦截惠安君之前到达安国。
可谁知道,前脚他们刚出景昌城,后脚游侠就一拥而上,将惠安君给乱刀砍死,脑袋都被砍下来了。
惊惧之下,又是杀人灭口,又是挖坑埋无头尸,提心吊胆好不容易到了九曲,还跟安国相国联系上,就等着入相国府上做门客,再一步步施展才学,立足安国,自此荣华富贵享受不断。
结果天意弄人,吃个饭的功夫,他们就全被撂倒了,差点儿没能再睁开眼睛,等好不容易死里逃生,他们都能看见景昌城的城门了!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景昌城。
不一样的是,出去的时候,他们是风光的使臣,回来的时候,他们是肩上扛着人命的罪臣。
纵使无人问罪,他们自己心里也忐忑极了,惠安君死的时候,他们带去安国的那些心腹,可全都看着呢。
现在那些心腹也跟着他们回了景昌城,但凡安太后问一句,他们估计就得为惠安君陪葬!
巨言急的不行,回来之后就一直想着,要不要将那些心腹全都杀了灭口,只要没人胡说八道,他们自然可以安然无恙的通过安太后的试探。
还是伯友劝下了他,不光劝了他,还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惠安君之死的真相若是曝出,有罪之人不止巨言伯友二人,随行的护卫与臣民全都是罪人。
大家都有罪,那为了洗清罪名,最好是说一样的话,找出一个让安太后满意的罪人来。
巨言本来想说是大王出手,伯友让他仔细想想,短时间内他们无法去安国,真的要得罪在景昌的周天子吗?
巨言顿悟。
今日安太后唤他们二人入宫,问他们惠安君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巨言和伯友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人来。
安公寿。
两人其实也记恨安公不计情面,将他们直接撵回景昌的事情,现在将罪名全都推在安公头上,他们一点儿都不心虚。
安太后大惊。
“这几日,吾日夜难安,思念我儿,多日于梦中恍惚见子满,子满身着血衣,于床前恸哭。吾不明梦中子满之意,如今想来,他定是被他舅父所杀,故而连声喊恨,难以平息身后之怨!”
给安公劈头盖脸一顿好骂让闻桃写一篇……
安太后越说越恨,她本来就对兄弟不满,现在唯一的孩子被人所杀,满腔愤恨全冲着安公去了。
见安太后连派人去查一查的想法都没有,就直接认定了安公是动手的人,巨言和伯友齐齐松了口气,知道这个替罪羊选对了。
“太后,安公如今坐拥安国,一心壮大安国,而安国自他为国君以来,确实日益强大,这些年连吞数个小国,已成安地一霸,纵使是想为惠安君报仇,也难以实现啊。”
巨言怕安太后一个冲动,直接派兵去攻打安国了。
身为太后,天子名义上的母亲,安太后手里也有自己的部曲,能够调动一部分军队。
安公到底只是诸侯,而非真正的大王,若是安太后想要对付他,不需太多名头,上位者可以对下位者发动攻击。
就像是大国可以吞并小国一样。
但发动攻击后能不能打败安国,成功达成目的,那就不一定了。
反正以目前的实力来看,安国已经雄踞一方,难以撼动其地位,而周王室日渐衰退,根本没有和地方豪强掰手腕的力气。
巨言的话让安太后沉默了下来,她深吸口气,强行压住自己满腔怒火,逐渐理智占据上风。
“两位可有妙计?”
巨言和伯友为安太后做事,也勉强算得上是安太后养得门客,此刻安太后向他们问计,是很正常的事情。